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2章 管城驿(1 / 1)

管城驿位于郑州境内,是郑州与汴州之间规模最大的驿馆。这驿馆地处郑州管城城内,一座驿馆便占了几乎半座城池的空间。

单纯的驿馆建筑倒也不算太大,只不过大唐的驿馆除了接待官方人员过往之外,诸州入京的赋税租物也要经驿站传递,这就使得配套的邸铺馆舍数量激增。

同时民间的商贸行为通常也会依托馆驿系统蔓延和发展,因此地处汴渠沿岸的管城驿就成了人物汇集的中心,其所在的管城又被称为半城驿馆半城市,城中除了驿馆之外,就是集市。

张岱一行在州城逗留三日,然后便不顾他老子张均的挽留,继续启程前往管城驿。

“仆等于此恭候郎君多时,郎君是入城居住还是留宿城外?”

之前在洛阳南市结识、而后被张岱招入麾下的牙郎魏林负责在管城的事务,早早便带领十多名仆员等候在城外驿路上。

当见到张岱一行,魏林热情入前迎上并讲解道:“城中虽繁华,却嘈杂了些,起居不甚便宜。城外汴渠旁有当地人家起造的寓馆旅社,可供妥善休整。”

张岱转头望向同行众人,众人都纷纷说道:“既是游历巡视,自当向人群中去。离群索居,能见何事!”

“那便入城!”

张岱能够理解大家渴望进步的心情,之前可能是没有门路、没有努力的方向。

可是如今他们的座师严挺之就担任选司的主官,他们只要认真考察、用心了解这河南河北的民情,并且能够提出一定的见解方略,那么极大概率就能在今年的冬集铨选中获授官职,那自然要努力拼搏一把啊!

管城的商贸氛围的确是非常浓厚,他们在刚刚靠近城池,城外便随处可见旗亭酒家,以及用板车、草席铺设的摊位,售卖的物品也都五花八门。

这样的草市摊位在两京那是严厉禁止的,但是在这运河旁的城邑间却任由发展,民众们对此司空见惯,也不见有甲兵入前来驱逐阻止。

等到入城之后,整座城池更加洋溢着一股金钱的味道。唐律不需民家临街开门,管城自然也不例外,街道两侧民家虽然不敢向街开门,但却各自开窗,几尺宽的窗洞下垂挂着布幡或是木板,上面写着各家经营买卖的物货与时价。

而在这些招牌下方,还站立着许多牙郎掮客,大声的呼喊招揽顾客。更有一些商家直接将临街墙壁改成镂空的竹墙,内有艳婢胡姬妖娆艳舞,吸引的街上行人驻足于下仰头欣赏,久久不肯离去。

看着这一个个竖垂下来的临街招牌,以及各种各样的叫嚷声,张岱恍惚间似乎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后世一些综合性的批发商场,如此活泼热闹的商业氛围实在是不像中古时代的一座城池。

其他同行众人看着这热闹的景象也都大感惊奇,更有人忍不住皱眉道:“此境临民之官究竟何人?教化如此不善,居民皆弃本业、不顾生产,竞逐商贾之利,此态焉能长久?”

大唐疆域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气、不同的景象,而张岱这些同年们,除了王昌龄等几个游历各方、见识广阔的之外,其他的多数埋首书案、专心治学,阅历见识都比较浅薄,看到这一情景的确是有点冲击他们的认知。

“国之富有四海,譬如人有五脏四肢,形态不同,功用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但使各司其职,各行益事,国富民殷,欣欣盛世。”

张岱也没有嘲笑口出此言的同年迂腐,而是笑语道:“譬如你我同年,谁躬于耕、谁精于织?难道我等便是人间的废物?但能善用所学,致君尧舜、兴治一方,功亦不减于耕人织妇。

此城地当水路要冲、交通枢纽,天下人、天下物由此集散,均于多寡、通于有无。譬如精血之调和,不通则淤、淤则堵、堵则断、断则亡,五谷自口齿入,肠胃虽无咀嚼之功,承上而启下,不可谓为偷食之贼也!”

众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普遍心内都有些不爽,毕竟他们所接受的传统观念就是不耕则无以食、不织则无以衣,认为商贸行为只是投机取巧、贵贱之间套取差价,却完全没有生产。

可是张岱这一番言论讲来,却给了他们不小的启发,尤其是阅历丰富的王昌龄更忍不住感叹道:“往年出游陇边塞外,所见不乏汲汲于商贾事之徒,当时只叹群胡生性贱邪,但能安于一方、专于耕织,何必苦受风沙之苦?

今闻六郎拟大比小之喻,感之深矣!或谓行程万里、阅览丰富,然则一理不明,所见皆空!观事知理,才是生人大智啊!”

“王大这赞许,我也受得。胡性贱,却也是实。我中国之民,不可拟于夷种。群胡不恋乡土,惟利是图,难喻以义,既以利聚,必以利散。教人知理,先有分别之心,而后礼义廉耻。无群无类,无朋无党,则不可理喻!”

张岱又笑语说道,而他这一番话,更引起了众人的咂摸与思索。似乎有点离经叛道,但又好像能说得通,没有群类和朋党的区别,那道理和是非又该怎么讲?

领路的魏林倒是不纠结这些人事道理,一边在前带路,一边对张岱介绍道:“仆等在馆驿近处长赁一宅以充仓邸,时货的买卖输给皆经此间。只可惜宅邸仍然太窄小,时货的买卖也难能大宗进行,偏偏各地用料又多……”

眼下这个救灾系统需要负责一万多人的衣食生活等各类花销,而织坊本身唯一能够生产的只有布帛,其余各类生活物资通通需要采购,而所采购的地点主要便是郑州的管城与汴州城。

张岱只是听魏林讲述还没有太大感触,当来到他们所租住的宅邸时才发现的确是窄小。

这处宅院位于城中河渠沿岸,地理位置倒是不错,经此可以直通城外的汴渠,但是沿河只有一丈多的长度,勉强只停得下一艘舢板小舟。

然后整座宅邸是斜向分布的狭长梯形,最窄处便是沿河一丈多,向内延伸最宽处也不过只有两丈出头,户型十分的奇葩,宅内甚至没有一座像样的房屋,像极了后世上海改造小能手的二房东改造出来的各种奇葩户型。

“怎不用心寻找一处邸铺?”

张岱走进这宅内后都觉得有点眩晕,分不清东南西北,当即便皱眉问道。

魏林苦着脸躬身说道:“此间还是老主公张别驾着管城驿调给使用的一处邸业,当下城中各处产业俱有经营,或是长租。只因城外并不安生,偶有水匪盗贼出没,往返此间者俱携重货,若为贼所覆,人财两空……”

张岱听到这话后,便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原本还觉得洛阳城寸土寸金,好地产非常难得。哪怕他如今手握巨资,也都没能在洛阳城中购置什么优质地产,还是跟高承信勾结抢了一个寺庙的僧院。

如今再看这管城,才是真正的寸土寸金啊。这里财货汇集,财富密度甚至要比洛阳城更高,但又不像洛阳有着众多的驻军,而过往客商对于安全性又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更加剧了城中的拥挤情况。

郑州并不是军事重镇,而且出于政治的考虑,朝廷也不可能任由郑州屯聚重兵,以免威胁到东都洛阳的安全。哪怕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以河南为根基的宣武军也要驻扎在更远的汴州。

眼下这邸铺中大部分房屋都还储存着各类杂物,并不能直接住人。

张岱诸同年还各自有一些仆佣随从,足足几十人,显然难以住下,于是趁着天色还未黑,张岱只能让魏林再安排人员在城中寻找客舍旅店安置众人,他自己则留在这里继续了解情况。

“城中邸店不能收储大宗物货,城外又并不安全,仆等采购时货数量虽多,但也只能随时价起伏。今春以来,江淮租船各遣使徒先至搜买粮货,使得春粮时价更高数成。

常平仓纵有些粮物流出,亦需本籍限量才能买。自今以后,粮价日高,直至夏粮入市才可望回落。若能尽早收储粮物以支各织坊用度,既可确保支用不匮,又能节省钱帛以万端计!”

魏林来到管城也有数月,对于这里的行情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此时讲起来不免面露愁色。

张岱听到这话后也不由得暗叹一声,眼下他手里有足够的钱,市场上也有足够的货,但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仓库存放,做不到在粮价彻底飞起前大手笔买入,只能眼睁睁看着粮价每天升高,而后跟个冤大头一样再去买高价粮。

“既然仓储不足,能不能即买即走、分输各处?汴州水陆更便捷,于彼处大设仓邸以储。”

张岱想了想之后,便又开口说道。

“这也有些难,之前还是借用州府的运丁。但是今春疏浚汴口、大征丁役,并无闲丁可用。此间船户、篙丁行铺要价又凶,除非自组船队、驮帮,否则也不够便利。”

闻听此言后,张岱也不由得沉吟起来,心内直叹做点好事真不容易,这下怕不是真得要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