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02章 该坑谁?不该坑谁?(1 / 1)

第1302章 该坑谁?不该坑谁?

九月中旬的时候,李野和陆知章带着一分厂的几名专业人员,开始考察跟一分厂“有合并意向”的单位。

第一家,是位于京城西边的第八机械厂。

按照对方提供的资料来说,第八机械厂有一千多现有职工,多年来给多家制造企业提供零配件的配套服务,其中包括京汽摩、吉省汽车厂等知名单位,机械加工能力非常出众。

但是一家能力非常出众的企业,怎么沦落到要跟人合并的地步呢?

别给我说什么市场不好,你就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非常出众”,踏马的什么叫“非常出众”。

所以这耐人寻味的内情,就需要李野等人自己来探查了。

因为距离不是特别远,所以一分厂跟对方约好的早上十点过去,但是李野有意无意的提前了一点,九点四十就到了。

不过当李野等人远远的看见第八机械厂大门的时候,发现“欢迎参观”的大红横幅已经挂了起来,而且门口也有迎接的人员。

李野奇怪的道:“呦,咱们这是走漏消息了吗?”

陆知章摇摇头道:“应该不是,他们或许是派了人在我们厂门口蹲点,或者就是干脆提前到门口迎接了,我在总厂当主任的时候也这么干.”

李野想起轻汽公司几次迎接部委参观的场面,忍不住的笑道:“那人家是把我们当领导给对待了呀?太郑重了吧?”

陆知章笑了笑道:“李野,我知道你讨厌这些形式主义,但这是多年传下来的老传统,你也不能对他们太过苛刻.”

“没有没有,真没有,”

李野赶忙否认道:“咱们一分厂不搞形式主义,一是因为咱们有实力、有底气,二是因为咱们厂现在还处于闷头发展的阶段,

等再过些日子,咱俩还要真的讨论讨论,把接待方面的工作给重视起来.”

陆知章诧异的看了看李野,好笑的道:“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我还以为你不搞那些虚的呢!”

“唉~,虚虚实实,又怎么能说得清呢?”

李野上辈子当牛马的时候,确实很讨厌类似的虚头巴脑,但是当慢慢的走上管理岗位之后,对于很多事情的看法却有了一些改变。

就比如一分厂能发展到现在,固然有李野“重视技术”“充足资金”的功劳,但也离不开陆知章跟各方各面之间的“公关”工作。

别管你承认不承认,只要在这颗星球上搞企业,生产之外的消耗到哪里都少不了。

几十年后的华威公司够牛气吧?要技术有技术要规模有规模,但它们公司的接待工作水平绝对是超一流的。

上到国家级宾客,下到普通合作商,去到华威公司之后,都能在不违规的前提之下,得到舒适、愉悦、细致的接待,让你体会到什么是“备受尊重”的感觉。

说得难听一点,就在这方面的耗费,比什么某大歌舞团可多得多了,

养一个跳舞的才花多少钱?就华威接待部的前台小姐姐,都不是什么庸脂俗粉,餐厅里弹古筝的更不是一个档次。

那你能说他们是铺张浪费吗?

可是公司的掌舵人任老先生,是有名的抠搜,别人都坐虎头奔的时候,他的座驾是一辆破桑塔纳。

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存在即合理。

既然这个现象存在,就有它必然的道理。

接待水平的高低,看似只是吃吃喝喝推杯换盏,但是做到华威公司这种地步,不但要有惊人的金钱支持,还要有强大的管理组织能力。

少了其中一样,你都玩不起来。

而后者,比前者更难得。

李野以前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于所谓的“组织能力”没有直观的理解,

但是这几年在一分厂摸爬滚打,各种焦头烂额的事情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要不是有陆知章这个老油条在一边给他托底,早就闹了笑话了。

一分厂是几百人的时候,有几百人的困难,等李野刚刚游刃有余之后,一分厂又到了几千人了,又会面对各种新的问题等着你解决,你解决不好,就会出现各种不良后果。

说的直白一点,一个普通人,如果让他组织几十个人出去团建,都会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

这个想看日出,那个爬山太累,这个想吃西餐,那个想吃料理,大家七嘴八舌的围着你这个组织者提要求,你该听谁的?

解决了吃饭问题,交通、住宿以及万一出现突发情况,你该怎么处理?

一个简简单单的团建,如果顺顺利利不出任何问题,大家开开心心的出去,安安全全的回来,这就算是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了。

而一个企业面对的问题,比团建又要复杂多少呢?

。。。。。。。。。。。

“哎呀,陆厂长、李厂长,你们这么早就到了,我们这还没准备充分呢,条件简陋,怠慢了,怠慢了.”

李野和陆知章到了之后,第八机械厂的孔厂长热情的跟他俩握手,还一再表示准备不足,怠慢了贵客,请两人见谅。

可李野一点都没感觉到“怠慢”。

这位孔厂长不但组织了百十名职工到门口迎接,这些职工的工作服还都挺干净,显然是提前要求洗过,就跟迎接XXXX似的隆重。

孔厂长甚至还安排人打扫了卫生,李野和陆知章一路从门口走到办公楼,沿途没有看到一点脏乱差的现象,甚至办公楼上的窗户都擦干净了。

最⊥新⊥小⊥说⊥在⊥⊥⊥首⊥发!

搞过卫生的人都知道,擦窗户这个活儿,安排谁去干,谁都是一肚子情绪,所以通过这一点可以得知,这位孔厂长在单位里还有很强的组织调动能力。

而这种组织调动能力,是跟多方面挂钩的,如果三个月不发工资,你看看工人还听你调动不?

所以李野和陆知章在跟孔厂长简单的寒暄过后,就提出到各个科室车间“转一转”。

这就有“核查内情”的意味了。

孔厂长很爽快,立刻表示同意,一副“我没问题,我不怕查”的样子。

甚至大家到了财务科的时候,孔厂长还大大方方的展现出了第八机械厂在财务方面的“窟窿”。

“自从体制改革之后,我们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厂子效益不好,怨我老孔没本事,但全厂两千多号职工两千多个家庭等米下锅,我也只能各方面想办法”

李野抿了抿嘴,不好说什么,因为孔厂长的“各方面想办法”,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他是想尽办法从各个渠道弄钱,让厂子继续活下去,别管是贷款、赊账还是赖皮,先保证工人能发出工资,保证吃上饭再说。

吃饭,在几十年后不是问题,没听说过谁被饿死的。

但在这个年代,吃饭还真不是小问题,甚至有段时间机关事业单位都发不出工资来,经历过的人说起那段岁月来,谁都是一把辛酸泪。

但同样的,因为孔厂长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埋下的窟窿也有些大,估计会比原先的轻汽公司还要严重一些。

在李野的一分厂没有起来之前,轻汽公司的资金链已经处于断裂的边缘,银行已经不再愿意提供贷款,单单往年的贷款利息都压的单位喘不过气来。

说实话,也就是一分厂在短时间内从三百人暴涨到近万人,给总厂带来的资金分红也随之暴涨,这才给轻汽公司续了命,

然后马兆先上位之后,轻汽公司的新产品纳入了一分厂的全国销售网络,才扭亏为盈开始了良性发展。

而第八机械厂这个样子,是不可能搞出一家属于自己的“一分厂”的,他们只是想借着李野的一分厂,给自己续命。

值不值得帮他们续命呢?

李野有些犹豫了。

这个孔厂长显然是个胆子大的人,能搞钱,但也能搞事啊!

不过下一刻,人家就说出了一句让李野震惊的话。

“不过两位厂长请放心,我们合并的时候,可以变通一下,成立一个留守部门,承担一部分欠债.”

好家伙,原来这个家伙精通“该坑谁,不该坑谁”的套路哇。

本章完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