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沪市市政厅,经济司司长办公室。
陈阳刚刚走进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放下公事包,秘书李宁玉便跟着走了进来,
“长官,我汇报一下您今天的行程及工作安排。”
“您上午要去一趟物资仓库,跟和平建国军后勤部刘部长核实一下入库的物资情况。”
“原本这是通济办公室主任的工作,但是,现在主任的位置还空悬,冯副主任对这些东西了解的不多,所以,还是要您亲手抓一抓。”
陈阳微微颔首道:“这个没问题,李秘书,跟对方确认一下时间,大概几点在物资仓库碰面。”
李宁玉点了点头,连忙拿出钢笔在后方做下备注。
紧接着,李宁玉又恭敬的说道:“下午两点钟,浙省绥晋公署谢复宽谢专员会到办公室跟您汇报浙省去年物资收集情况。”
“顺便会跟您确认物资启运时间。”
“早上许秘书还特意打来电话跟我确认了一遍。”
“金陵各大机构刚刚开始办公,各种流程都需要资金支持。”
“行了,”陈阳摆了摆手,不耐烦道:“政府内部的事情不用你提醒我。”
“下午两点钟是不是,我到时候会在这里等着他。”
“李秘书,你先去安排物资仓库的事情,顺便把清单拿进来,我看一下心里有个底。”
李宁玉微微鞠躬,转身出去准备材料。
陈阳翻了翻桌子上的文件,经济司的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
这里面是下面第一科室跟第二科室送上来的各种报告。
这两个科室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一个是往内收物资,一个是往外发物资。
工作不是很复杂就是流程比较繁琐,而且所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很复杂,所有数字都需要绝对正确。
这些在别人眼里无聊到爆的工作,陈阳却是最喜欢,因为,这些冰冷的数据在他眼里就跟一加一这般简单。
他的系统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大量民国时期的各种数据支持跟喂养,来提升系统算力……
不要怀疑,一旦大数据成型,系统的算力可是非常恐怖的。
别说一些物资调运,就算从物资损耗推测出战争胜负也有可能……
等了一会儿,李宁玉将和平建国军后勤部的物资明细单送了进来。
陈阳点头示意她将物资单放在一旁。
所有报告只用了十分钟便全部看完,陈阳看着手上的物资调拨单突发奇想……
是不是可以利用物资进出补给,以及日常损耗情况,来推测出部队正常架构。
尝试着将录入成功的数据进行模拟推演,可脑海中的提示却是一连串的错误。
也就是说,单从这个无法推算,这不科学,用了多少,剩余多少,正常损耗多少,这东西都是有数据的。
而且,每次收进来的物资跟他们要求补给的物资,这都是有规律的,如果这都是错误的话
陈阳拍了拍自己脑袋,暗骂自己糊涂,即便有了这些详细数据也的确很难判断,因为数据是人做的,他可以相信数据不会骗,但他却忽略了人是会骗人的。
当然,这句话不是说有人骗他,而是说人为操作的数据在骗他。
理由很简单,从始至终他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些军官的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喝兵血,吃空饷。
所以,这个数据不应该是从进出损耗入手,应该是由兵员人数进行反推。
就拿现在的和平建国军为例,和平建国军原先是张岚峰的第十三军,进入沪市之后增加了三个保安团,日本方面又派了几个军事顾问。
所有人数按照后勤部门的报表是一万四千二百十九人。
以他们的损耗为模型,加入正常损耗比,再加入后勤部物资明细,这样就能得出和平建国军正常的损耗,以及一些多余的损耗。
然后,用这个模型套进即将开展清乡运动的齐燮元下属第107师以及配合行动的两个保安团。
第一次得出来的数据跟损耗明显不对,比正常损耗多了百分之十五。
陈阳又调节了几回数据,一连试了几次,脑海里的各式数据终于都对上了。
嘀嘀嘀,三秒钟后,一段长长的武器及人员配置,辎重物资等详细架构分解图便出现在脑海之中。
陈阳将所有信息誊抄下来,略一考虑之后,末了又在尾页写上数据仅供参考的字样。
做完一切,陈阳起身拿上公事包,走到门口朝对面办公室在办公的李宁玉道:“李秘书,通知一下,安排车子送我去物资仓库。”
沪市,忆定盘路,和平建国军司令部对面的一间民房二楼。
窗外,暮色渐沉,远处传来电车叮当叮当的声响,民房二楼,一道高大的身影走进房间,脱下帽子快速走到窗户边,掀起窗帘一角看向对面挂着“和平救国”字样的和平建国军司令部。
此时的门口,一排重卡车排成长龙,缓缓的往里面行驶。
“这么多的物资送到哪里了?”男人有些疑惑,今天一大早开始,和平建国军就不断往外运输物资。
按照他的记录,今天运输的物资恐怕得有上千吨了。
这么多物资,难道是送到前线給日本人的?
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男人坐到房间广播边上,熟练的转动广播上的频率数字。
不一会儿,广播里传来越剧《白蛇传》选段“断桥”的声音。
“西湖山水还依旧”
一句委婉悠长的起调,扮演白素贞的花旦唱功的确了的,瞬间就能给人一种被男人抛弃了十几回的感觉。
一段歌曲唱完,广播里传来女性播音员的声音:“越剧经典曲目《白蛇传》播放完毕,感谢大家收听,接下来是散文诗朗诵。”
来了,男人聚精会神的听着广播里的声音,并且不断记录下关键信息。
这种传递情报的方式很考验情报人员的速度跟反应。
作为资深的情报联络员,男子更是屏气凝神,一个大字都不敢错过。
短短几分钟,一首散文诗已经念完,广播里面响起滋滋的电流声。
男子走到墙上的挂历前方,掀开挂历,在墙面上轻轻一推,下方弹出一个小盒子。
男子拿出里面的密码本,跟之前记录下来的信息相互比较,很快就破译出其中的意思。
“明日中午十二点,鼎香记二楼,有紧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