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
顿时响起一阵哗然声。
众人此时可没有功夫关注王熙,纷纷偏头看向王守一。
不愧是咱长安巨富,出手就是不一般,人家激烈的争夺半天,才喊到五十万钱,你直接五十万起跳。
李隆基也很是惊讶,你们父子在搞什么?
这是计中计吗?
殊不知,王熙对此是完全不知情,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被吓到呀。
好不容易才止住咳嗽,王熙又是一脸崩溃地看向王守一,大哥,你别添乱好不。
这王守一非常贪念财富,毕竟这是他用权力,甚至可以说是生命换回来的,即便是王熙,他也是管着的,虽说这钱是随便他用,但是家里的土地、房屋,店铺等这些财产,王熙是没有动用的权力,连问都没法问,福伯也是从不理会他这些要求,但是对自己的小妹,他是毫不吝啬,多少都愿意花。
他对此又是不知情的,他就不想小妹戴过的项链落在别人手里,关键这寓意,他非常看重,讲得就是王子的故事,怎能送给别人。
当然,一百万钱对于王家而言,也不算什么,就是一千万,他也不会眨一下眼。
更为关键的是,这钱多半是捐给慈善院,等于是方便他工作,这肉是烂在锅里的。
那帘后坐着的皇后,心中深知是哥哥的用意,是既感动,又郁闷。
这项链我从未戴过啊!
全都是雀儿瞎编的。
那大和长岭和下道真悟相视一眼,然后摇摇头。
“一百万!一百万!”
王熙声嘶力竭道:“这位官人出价一百万钱,还有没有更高的。”
他现在都不敢叫父亲,也不敢叫祁国公,只怕被人知晓他们的父子关系,认为他们父子是在合伙诈骗。
可王守一还在状况外,一脸不解地看向王熙,什么官人,我可是你爹。
王熙一边喊着,一边睁大眼睛,狠狠盯着王守一。
王守一终于察觉异样,心想,难道这里面另有猫腻?
他又偷偷瞄了眼李隆基,只见李隆基神情有些郁闷,心里不禁犯怵,看来自己是不该喊价的,糟糕,这可怎么办。
“一百五十万。”
这时,新罗使臣突然喊道。
也是直接五十万,一点也不虚啊!
王熙顿时松了口气,非常激动地高喊道:“一百五十万,一百五十万,看来这传说果真是来自新罗。”
王守一也是长松一口气,赶紧缩起头来。
新罗使臣立刻道:“这本就是事实。”
渤海国使臣听罢,很是不爽,咬着牙道:“两百万。”
一直在诅咒王熙卖不出去的尚贡布已经彻底傻眼了。
“两百五十万。”新罗使臣是毫不犹豫道。
这价钱越高,这个故事可就越值钱,传的就越广。
渤海国使臣又想举手,但脸上已无底气。
他们渤海是几个部族混杂在一起,这使臣权力是有限的,但新罗可就不一样,目前是比较统一的。
王熙还在期待着,“两百五十万,两百五十万,还有没有更高的,还有没有更高的。”
目光却一直盯着渤海国使臣。
新罗使臣有些不爽了,“司仪到底要等多久。”
“马上!马上!”
王熙略显尴尬,手举木槌,“两百五十万第一次,两百五十万第二次,两百五十万第第第第!”
那突厥小王子有些不耐烦道:“你第完了没有。”
王熙没好气地瞧他一眼,干你屁事,一分钱不出,娘炮也就罢了,还是个穷B。饱含热泪道:“第三次。恭喜新罗,也恭喜这位人鱼之泪回家。”
人家都花了两百五十万钱买了这倭国产的项链,送个故事给他,又有何妨。
这波不亏。
新罗使臣也很是开心,立刻起身道:“承让!承让!”
要知道半岛地区,在唐初真是风云变幻,经历高句丽,以及袖珍版的三国时期,直到唐高宗后期,新罗吞并了百济,才渐渐完成统一,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国力确实是有所增长的,他们现在缺的就是知名度。
如今都还有西域使臣称呼他们高句丽。
对于新罗而言,这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可想而知,各使臣回去后,一定会提到此事,那就会讲这个故事,新罗的名字,也将随着这个故事而流传。
只要这故事流传开来,这项链的价值肯定还会更上一层楼,甚至可以当成传国之宝。
事实也是如此。
别说那外宾,可就连大唐权贵,也是第一回见识到这拍卖会,原本都没有放在心上,可没有想到,一上来就这么刺激。
可真是惊心动魄啊!
使臣们回去,肯定会着重说这拍卖会。
可就连李隆基都沉浸其中,他是真没有想到,这项链能拍出这么高的价钱来,不过他现在已经反应过来,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也令他愈发期待那块布能卖出多高的价钱。
过得片刻,又有一个身着长衫,书生打扮的仕女上得台来,只见她的一双素手小心翼翼捧着一道金色卷轴。
王熙立刻道:“诸位或许还不知晓,方才表演的唐戏《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根据东晋流传下来的故事改编的,所以是先有故事,再有唐戏的。
而恩师无名先生,更是将这故事改编为小说,而就是接下来要拍卖的物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说精装版,其中内容是远要比方才的唐戏要更加丰富,且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并且在此拍卖后,陛下还将会亲自在上面题诗。起价一万钱,每次最低喊价一千钱。”
关于这书籍拍卖,他是做了两手准备,最初是定红楼梦上部,但是考虑到只有上部,而且有一些外使,对红楼梦也不感兴趣,故此后来又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说版,主要是看这出戏的受欢迎程度,来决定最终拿哪本出来拍卖。
事实说明,目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要更受大家喜爱,只不过爱的程度,可能不如红楼梦。
李隆基似乎也有些心动,他也未有看过,微微抬手,可又有些不好意思。
关键他若抬手,谁还敢抢。
念及至此,只能作罢。
那南诏使臣立刻道:“一万。”
石国使臣也道:“一万五。”
“五万。”
大和长岭立刻道。
突厥小王子可怜兮兮地看向頓善,那项链他不感兴趣,但是这本书,他确实想要得紧。
頓善笑着点点头,举手道:“十万。”
大家热情这么高,咱突厥到底也是名声在外,怎么也得喊一喊。
那新罗使臣仿佛还意犹未尽,又是喊道:“十五万。”
大和长岭道:“十八万。”
也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但十八万显然吓不倒这些外国使臣,纷纷竞价,虽然没有之前那么劲爆,但是参与者非常多,除吐蕃外,各国都有出价。
就连一些唐朝贵族都参与其中。
你争我夺,不肯相让。
别小看只是一本书籍,要知道各国使臣可都有向大唐求书的传统,每回来都要求书。
这大家都向帝国学习,怎么学,只能说从书本上学习。
但是很多书是不给的,孙子兵法这些自是不用多说,包括一些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也是不给的。
他们这回来,从红楼梦中见识到小说的究极体,而这也是今年长安最为流行的文学,但红楼梦只有说书版,没有小说版,那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小说文本,再加上方才那出唐戏,精彩至极,令人意犹未尽,所以各国都想要得到这小说版。
虽然没有说五十万一跳,但架不住争夺的人多,你一嘴,我一嘴,不经意间,这价钱已经超过之前的人鱼之泪。
“三百万。”
当大和长岭喊出这个价时,全场是一片寂静无声。
大唐的臣子们全都傻眼了。
书还能这么卖吗?
这只是小说,又不是什么经典文章。
离谱啊!
“三百万第一次,三百万第二次,三百万第三次。”
王熙重重一落锤,“恭喜倭.日本使臣,夺得这《梁山伯与祝英台》小说精装版。到时还得请陛下为此题诗。”
李隆基也是笑着点点头,心里却想,让朕题诗,定也要给朕留一本。
他要不是皇帝,他早就出价了。
谁不想看。
那倭国的两个使臣,立刻起身拜谢天子。
这小说本就是他们想要的,有这本小说,就能学会这种体裁,再加上还有皇帝题诗,这是何等荣幸啊!
“好了!”
王熙又道:“接下来是此次拍卖会上最后一件拍卖品,也是陛下捐赠出来的宝贝。它就是——长红。”
长红?
是什么宝贝?
可不仅仅是外宾,就连唐朝大臣不禁都睁大双眼。
朝廷还有这宝贝,没听说过啊!
只见几个身材较为高挑的仕女抬着一副木架上来,架上挂着一条红绸。
什么长红?这不就是绸缎吗?
而且上面又无字样,也无刺绣,很是普通啊!
大臣们是面面相觑。
但由于事关天子,他们也不敢贸然质疑,最多就是相互低声询问两句。
你有听过吗?
人人皆是摇头。
李隆基心虚地赶紧端起酒杯来。
内心紧张的要命。
台上的王熙一本正经道:“此绸诞生于泰山之巅的一棵老桑树上,据说当时是由天下间七名高僧围绕着那棵老桑树日夜诵经,经七七四十九天,在那日清晨,树上的蚕同时吐出丝来,而当时东边是一抹长红,故而将其命名长红,乃佛家圣物,寓意蕴含着繁荣与兴旺。
大概是在十几二十几年前,那七位高僧中的一位,将此长红献于朝廷,但同时又告知朝廷,此物尚未开光,须得大善,方能为此开光,故此陛下决定将此物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使其开光,可以说此长红已得当今天子的赐福,若得此长红,不但如获福瑞,且能得到天子庇佑。底价五十万,最低喊价一万。”
张说等大臣们听得目瞪口呆。
有这回事吗?
那人鱼之泪,他们是不好说什么,毕竟那是属于皇后的,谁知道呢。
但这长红,要是真的这般神奇,他们没有道理没听说过啊!
而且,到底是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前,你丫能否说清楚一点,也好去查证。
李隆基是台下唯二知道事情的,还有一位是皇后,见这小子一本正经在台上胡说八道,哪里忍得住,故作捋须,双肩微微耸动着。
好在他是天子,一般人不敢直视。
而那边女宾们,也在跟皇后打听,朝廷当真有这宝贝么?
皇后被问的是香汗淋漓。
什么诞生于泰山之巅,就是诞生于口嗨。
不管是李隆基,还是王皇后,心里是非常紧张。
虽然那人鱼之泪也是瞎编的,但问题是那到底是珍珠项链,就是奢侈品,奢侈品没有准确的价值,完全就看你怎么编,但这红绸,真就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红绸,百姓家都能找得到。
纯属诈骗。
能不心虚。
能有人买吗?
“五十万。”
大和长岭突然举手道。
“七十万。”
“八十万。”
未等王熙宣布开始竞价,各国使臣便是争先恐后。
李隆基和王皇后同时松了一口气,有人喊价就行,高低无所谓。
“难道是真的?”
源乾曜见罢,不禁喃喃自语。
但如果是真的,没道理,这些外使都知道,我们却不知道啊!
张说却道:“是真是假,他们可是不在乎。”
源乾曜顿时明白过来。
什么是真?
什么是假?
天子坐在这里,那台上之人说什么,什么就是真的,谁敢去气质。
原本很是心虚的李隆基,听着各国的竞价,也是若有所思。
頓善突然向那突厥小王子低声道:“一百万。”
突厥小王子惊讶地看着頓善。
頓善稍稍点头。
突厥小王子立刻道:“一百万钱。”
王熙立刻道:“突厥一百万钱,还有没有更高的,有没有更高的。”
一直沉默的吐蕃使臣乞儿南,瞧了眼那突厥小王子,微微皱眉,道:“两百万。”
尚贡布震惊地看着乞儿南,低声道:“你干甚么?”
乞儿南道:“待会自会向少主解释。”
台上的王熙一看是吐蕃使者,顿时有气无力,含糊不清道:“吐蕃两百万钱。”
其实这厮也很小心眼,经常报复老爹王守一,只不过平时被皇甫僧念的小心眼给掩盖了过去。
即便是在这场合,他也敢给吐蕃穿小鞋。
尚贡布见罢,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是故意的。
但却被王熙直接无视。
李隆基对此微微一笑,倒也不在意。
“五百万。”
一直沉默的小勃律使臣突然开口言道。
全场倒抽一口凉气。
突厥小王子又看向頓善。
頓善轻轻摇头。
李隆基嘴角露出微笑,又看向王熙。
王熙是心领神会,道:“小勃律出价五百万,五百万第一次,五百万第二次,五百万第三次。”
中间未有太多迟疑,直接落槌,“恭喜小勃律获得此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