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倭人突然找上门来,王熙还真是非常好奇。
这也是他愿意见这些倭人的唯一原因。
陈海宏先是将王熙请到里面的一个包间内,不一会儿,就见三个身着灰麻圆领长袍的男子入得屋来。
是正儿八经的唐人装扮啊!
中间一人拱手道:“晁衡见过王少郎。”
字正腔圆的洛阳腔,又是汉人名字,王熙不禁看向陈海宏。
好似在问,这是倭人吗?
陈海宏赶忙介绍道:“这位晁先生来自日本,目前在国子监求学。”
之前一直是叫倭国,倭人后来学习大唐文化后,才知道这不是什么好名,他们是想尽办法,去讨好武则天,最终官方将这名字改为日本,但大家还是叫倭国,只是说陈海宏作为一个生意人,当然得尊重一些。
晁衡点点头道:“不错,在下非常仰慕大唐文化,五年前来到长安,便一直居住于此,晁衡乃是我取的汉名,我的本名叫做阿倍仲麻吕。”
这时候在倭国有名有姓,那绝对是出身大家族,这阿倍其实就是安倍,乃是倭国一大姓氏。
陈海宏呵呵道:“说来,晁先生还是少郎的师兄。”
王熙呵呵道:“那最好不要,我对国子监的师兄,可是充满着怨恨。”
陈海宏顿时一脸尴尬。
晁衡拱手道:“晁衡自也不敢在王少郎面前以师兄自居。”
“多谢理解!”
王熙又问道:“你们找我什么事?”
晁衡伸手引向旁边二位,“这二位是我们日本使臣,这位是大和长岭,这位是下道真悟,是他们有事想拜托王少郎。”
二人齐齐拱手道:“在下见过王少郎。”
王熙诧异道:“你们的汉语说得也挺不错的。”
大和长岭颔首道:“我们曾多次出使大唐,也是还学生,有幸习得汉语、汉字。”
这里也是有讲究的,留学生指得就是晁衡这样的,长期定居在大唐求学,还学生则是指随使臣团来大唐学习,但也跟着使臣团一块回去,是不能留在大唐的。
也可以这么说,留学生往往比还学生更具天赋,他们是有机会在大唐当官的。
王熙点点头,又问道:“那到底是什么事?”
大和长岭道:“是这样的,我们听说在元旦朝会那日,圣上将会举办一场慈善晚会,并且贵院也会在当日演出。我们希望少郎能够帮助我们从中得一席位。”
王熙听得莫名其妙,道:“这不是鸿胪寺安排的吗?”
晁衡皆是道:“据说今年各国使节来得特别多,朝廷自是按照亲疏远近来安排,我们日本暂时还未有拿到席位。”
王熙笑道:“那也不应该给我送礼,我不过是一个学生。”
晁衡道:“少郎过谦了,如今大家都知道,少郎深得天子的喜爱。”
哎哟!看来还一个大唐通,连这都知道。不过王熙对这些事还真不太清楚,心里想着,人家倭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连个席位都不给吗。
大和长岭突然拿出一个木盒,打开一看,竟是一串珍珠项链,“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若是少郎能帮我们谋得一席,吾等必有厚礼答谢。”
直接明了!
王熙眼眸一转,道:“其实不参加这慈善晚会,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到时可是要捐钱的。”
大和长岭道:“这我们知道,我们愿意捐钱。”
见面礼,我都送珍珠项链,还会在乎那么一点钱么。
王熙点点头,又道:“若是没有办成,是不是还得还给你们。”
“不用!不用!”
大和长岭忙道:“这只是给予少郎的一份见面礼,能够认识王少郎,也是吾等荣幸。”
“会说话,呵呵,那.那我就收下了。”
王熙接过木盒来,心里却想着,这是送给姑姑,还是送给红袖?
“此事就拜托王少郎了。”
“应该的,应该的。”
王熙笑着直点头。
“我们就先告辞,不打扰王少郎了。”
“慢走!慢走!”
王熙对这几个倭人倒是生得几分好感,送完礼就走,会做人。
等他们走后,王熙便是纳闷道:“慈善晚会的席位,就这么值钱么,这礼都送到我这里来了。”
陈海宏道:“哎哟!少郎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王熙问道:“你知道?”
陈海宏吓得一怔,“略略知一二,到底许多使臣都爱上小店来喝酒。”
王熙道:“那你倒是说说看。”
陈海宏道:“可别说参加慈善晚会,能来到长安,就已经非常不容易,许多使臣也就只能在鸿胪寺门前站一下,可是见不到天子的,更别说参加什么宫廷晚宴,一般都是鸿胪寺招待,能够参加此番宴会,对于他们而言,那可是天大的荣耀。”
“原来是这么回事。”
王熙眨了眨眼,又朝着陈海宏勾勾手。
陈海宏立刻弯下腰来。
王熙道:“你方才可是亲眼目睹一件行贿案。”
陈海宏一怔,忙道:“我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看见。”
王熙怒道:“你明明看见了,睁着眼说瞎话是吧。”
陈海宏傻了,“那那我是应该看见,还是不应该看见。”
“看见了就是看见了,什么应不应该。”王熙又道:“身为我大唐良好市民,是应该将这事给传出去的。”
“啊?”
陈海宏完全懵逼了。
王熙道:“你傻呀,要不说出去,其它使臣怎么会来我这送礼。”
陈海宏忙道:“少郎,这可是违法的。”
王熙道:“这你别管,小心翼翼地将这事传出去就行。”
“是。”
陈海宏点点头,心想,这狗头鹫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唐朝到底是帝国,是霸主。
不可能什么阿猫阿狗都见,外交肯定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如果是属国使臣,也就是那种唐朝要打仗,他们必须也要出兵的,李隆基一般都会见一见,其次就是利益攸关国。
比如什么小勃律,契丹,新罗,涉及到帝国在西域和东北的地缘政治利益,一般也是会见的,但也有可能不见。
这得看情况来。
倭国的话,一来太远,二来,他们来的也太勤。
除非他们带来什么稀奇古怪的珍玩,否则的话,大唐皇帝都不太爱见他们。
至于什么“厚往薄来”,在唐朝其实也能这么说,因为他们拿回去的东西,一般是比送来这里的礼品要多一些。
身为帝国,送出去的东西,自然也得符合帝国的身价。
这其实是很合理的,因为人家认你做老大,肯定是因为你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要全是坏处,人家也不会愿意跟着你混。
但这只是说根据财力大小来定的。
可不是说,他们就是来占便宜的,首先,朝廷就有明确规定,各国使臣是有名额,各国按情况带多少人进入长安,其次,他们其实送得也很多,但是他们国家就那么点点大,跟帝国是没法比的,就是他们将自己的国库送来,对于唐朝也不够看。
但也得看他们听不听话,不听话的,这礼想送都送不进来。
今年元旦朝会将会增加一个慈善宴会,并且还有消息透露,皇帝会参加,导致各国使臣都是绞尽脑汁,弄到这个名额。
相比起来,倭国就毫无竞争力。
大和长岭就找到一直住在长安的晁衡想办法,晁衡身在国子监,是非常清楚最近半年发生的事。
去贿赂那些官员,估计用处不大,因为去鸿胪寺送礼的是多不胜数,不如就另辟蹊径,搭上无名学院这条线。
楼下还是热闹非凡。
虽然出现了小插曲,但未有少了大家的兴致,反而还成为大家的笑料,兴致反而更高了。
然而,在得知这是今年最后一回义演,抱怨声又是不绝于耳,可随后又得知,无名学院得筹备元旦朝会的慈善晚宴,马上又打听起来,演得可是红罗梦戏剧。
对此,无名学院表示无可奉告。
正当王熙他们准备回去时,这宫里突然来人,皇后想侄儿了。
王熙很是无语。
这李隆基真是卡点追剧啊!
这才刚刚讲完,便将他叫去宫里。
没有办法,他只能让李侗李徇先回去,自己则是赶去皇宫。
李隆基还算是识趣,没有又将王熙叫到武婕妤那边去,而是在皇后的寝宫见得王熙。
“雀儿,听闻你们方才在西市演出时,差点与吐蕃使臣发生冲突。”
王皇后见到王熙,便是质问道。
王熙当即就郁闷道:“那刘典客可真是一个多嘴的人,这才过去多久,他就告到姑父和姑姑这里来了。”
李隆基听罢,赶紧端起酒杯来,双肩微微耸动着。
王皇后沉眉道:“可不是刘典客告得状,是正好我派人去找你,亲眼看见的。”
王熙又问道:“可那是陈中官告的状么?”
王皇后也很无语,道:“你别管是谁,你何时才能改掉这惹事生非的毛病。”
王熙委屈道:“姑姑,侄儿是无辜的,是那吐蕃使臣调戏在先,侄儿就只是扔了个杯子过去,骂了两句。”
李隆基这回是真忍不住了,呵呵笑了起来。
王皇后很无语地看着李隆基,道:“陛下,雀儿无法无天,你还笑。”
李隆基咳得一声,“雀儿,你可知错?”
王熙摇摇头道:“不知。”
李隆基愣了下,傻乎乎问道:“为何?”
王熙道:“几个小小吐蕃使臣而已,在咱长安,他嚷嚷什么,我大唐天下第一,可是犯不着给他们面子,他们算哪根葱。”
“雀儿!”
王皇后怒了,“你可真是太不像话了。”
李隆基却是哈哈一笑,“皇后莫要怪雀儿,雀儿说得很对,几个小小吐蕃使臣而已,别说扔了个杯子,就是杀了他们又如何?”
王熙一惊,卧槽,这一山还有一山高啊!
王皇后急坏了,低声道:“陛下,到底对方是使臣,涉及到外交礼仪,而且陛下也不应该在雀儿面前说这些话。”
这小子本就够混蛋,你还这么说,那他是真的敢动手。
李隆基道:“今年本都不打算让他们来长安的,如今让他们来,就是想让他们吐蕃知道朕的态度。本还想让人去刁难他们一番,可不曾想,雀儿倒是先帮朕给了他们一点教训。”
王熙立刻道:“要是早知道姑父是这态度,那侄儿就不是扔杯子这么简单。”
李隆基好气好笑道:“你小子可也别得意忘形,谁人都去欺负,要是对方不是吐蕃的人,朕可也不是这态度。”
王熙直点头,一脸乖巧道:“姑父放心,雀儿跟姑父可是一条心的,绝不会给姑父惹上麻烦的。”
他方才那么嚣张,就是因为对方是吐蕃人,因为他知道,如今大唐和吐蕃的关系不太好,李隆基也有意拿吐蕃杀鸡儆猴,威慑西域,那打了就打了。
王皇后酸溜溜道:“是呀!你就跟你姑父一条心,姑姑纯属多余。”
“姑姑莫要不开心。”
王熙道:“雀儿今儿还给姑姑带来一份礼物。”
便是立刻掏出方才倭人送他的那珍珠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