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自己堂堂秦王的脸面问题,
朱樉意识到这所谓的千两保证金,他不得不出,
只得咬咬牙说道,
“林大人,话不多说,解决事情要紧!”
“这一千两银,孤出了!”
林豪得计,没有给朱樉多余的发挥余地,
马上起身躬身一拜,“殿下英明!”
“来人!”
“速速来帮殿下办理担保的手续,”
“立刻通知大营,准备释放傅荣。”
潘同立刻领命,打开大班房的门,
唤来海关文吏入内,
很快就开始办流程。
······
半刻钟之后,
朱樉、傅正便领着一众人员散去,
林豪回到班房里,
立刻提笔开始书写奏疏。
赵勉拿着傅荣的做保、快速结案等等文本,走进房内说道,“林老弟,事情都办妥,”
“秦王的千两保证金银票已收到,傅荣人也放了,”
“只要在这结案文书上用印,就算结案,”
“秦王和傅氏都不是易于之辈,你今日这般折腾他们,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我觉得你用印之前,还是要考虑清楚,”
“在这朝堂上,有‘东西’在手,防身总归好一些。”
林豪闻言,微微摇头,
他自然是知道赵勉意在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地结案,
以免后面颍国公府报复的时候,没有了可应对的牌。
不过,
他搞这么大的动静,
等的就是秦王和颍国公府的报复,
而且,
他也想好了后续的路数,准备继续朝对方发难。
所以,
林豪接过文本简单地翻看一眼,便伸手拿起桌上的缉事队大印,盖了上去。
赵勉见状,脸上闪过对林豪不听劝的失望,但更多的是不解和困惑,
林豪笑了笑,将结案文书放到一旁,
拿起自己刚写好的奏疏,递到赵勉手中,“赵老哥,别哭丧着脸,”
“我早有准备。”
赵勉眼底闪过轻微的诧异,
这么快就想好后招了?
他翻开林豪的奏疏,开始阅读起来,
“臣林豪参劾普定卫指挥使,扬威将军傅正,藐视律法,公然带亲兵持械冲击海关司衙门...”
“若非秦王殿下及时力保,臣与海关司众同僚恐将遭遇不测...”
“。。。”
读完奏疏内容,赵勉嘴角微抽,喃喃说道,
“原来这就是后招啊?”
“直接跟陛下告状,还把秦王给拉上了,”
“我以为你已经与傅正和解了,就不追究此事了呢。。。”
林豪轻抚着下巴说道,“和解?”
“他们不肯,我也不肯,大家迟早还会翻脸,”
“我还不如主动出击。”
赵勉垂目摇头说道,“可老弟你前脚满脸笑意地答应和解,马上就反手就参劾他们,”
“传出去不太好听啊,”
“只怕到时候什么‘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等等坏话,都会安到你头上啊。”
林豪面色坦然,心底的笑意,却是更盛之前,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一个奸诈的权臣!
“对付这些奸徒,就是要用非常手段,”
“被他人误解,又算得了什么。”
赵勉苦笑着叹息一声,
劝林老弟向“善”,是没指望了,
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多帮衬他吧。
······
太庙,
迟到已成习惯的永乐大帝朱棣,抚平身上的龙袍,努力挺直起有些佝偻的身躯,
面见又爱又厌的父皇,绝对不能丢份!
他推门步入偏殿,
发现只有父皇一个人,端坐主位上。
而且朱棣注意到父皇看见自己时,神色明显带着期盼,旋即又变得失望,
这分明是不待见自己!
“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冷着脸,挥了挥手道,语带嘲意地说道,“你太宗爷,如果朝政太忙,就不用抽空过来见咱了。”
朱棣收敛眼底的不服气,暗自腹诽,
要是不怕你老爷子胡搞,乱了大明社稷,
朕才不想来呢!
现在想想,
朕篡位算得了什么?老爷子篡改历史,逆天行事,比那可恶万倍!
“儿臣惶恐,”
“朝政该处置的处置,过来拜见父皇是本份,”
“儿臣今日来的算早了,这不,见深他们都还到。”
朱元璋愤而呵斥道,“混账!”
“你还有脸说本份,尽跟咱扯这些虚的,”
“他们可比你上心多了,哪次不是早早候在这里,”
“这会都被咱安排去查证银山的事了。”
朱棣眉头微挑,
难怪刚才老爷子看见朕进来,满脸期盼的样子,
原来是等他们回禀消息,
“银山?”
“不知父皇让他们查什么银山的事?”
“儿臣这次也没有林豪的新记录,可以帮着一起分担。”
话落,
朱棣自觉自己的眼神,变得迷离,
他又一次感觉到,
新的记忆在自己的脑海里回荡。
朱元璋见状,以为朱棣走神,脸上的嫌弃之色更盛,
他有点不想让朱棣掺和事情,
但考虑到自己的老四,各方面能力都比后世子孙强百倍,
还是忍下不悦,开口说道,
“是东瀛的那个石见银山之事。。。”
话没说完,
推门声响起,
朱载垕步入房内,朝两位祖宗一礼,旋即禀报道,“回太祖爷,臣孙隆庆朝,查到了东瀛的石见银山相关记录,不过具体位置不详,”
“臣孙开关之后,东瀛的确是卖了很多银、铜给大明,”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皇的嘉靖时期以来钱币缺失局面,”
“足见东瀛的矿产,还是非常丰富的。。。”
朱载垕奏禀的时候,
朱由检、朱慈烺父子俩,也前后脚回到了偏里,
见隆庆爷说完,
朱由检立刻跟进禀报道,“回太祖爷,根据臣孙查到的记录,东瀛石见确实有巨型银山,具体矿藏量不明。”
“隆庆开关之后,佛郎机人,东瀛人来大明贸易时,皆带着大量的银子,总计有数亿两之巨,”
“隆庆之后的万历朝,朝廷就把现银当成主要流通钱币了,”
“那东瀛很是可恶,在数十年前就开始限制银、铜的交易,”
“还在臣孙登基那会造成钱银短缺,”
“也给我崇祯朝造成不小的麻烦。”
朱慈烺补充说道,“父皇和隆庆爷说的没错,”
“臣孙查证到,因为宝钞滥发,铜钱的贬值,导致钱币缺失,几乎要倒退回了以物易物贸易方式,多亏了外番的银子流通,才弥补了局面,”
“只是到了臣孙义兴朝,东瀛人在锁国,佛郎机人自己也缺银子了,”
“大明的银子,很依赖外番输入,”
“所以臣孙朝廷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要是有海外的银矿产地在手,我大明社稷的局面,绝对会不一样!”
“所以,林豪的平灭东瀛,经略海洋方略,绝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