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开盘的吆喝声下,整个区顿时像被投入石子的湖面般活泛起来,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和后世买房的光景如出一辙,不少人都是拖家带口来的。
好些人家早就趁着前几日宣传时,把区里的房子摸了个遍,心里早有了中意的目标。
因此家庭里早早分好了工:家主揣着沉甸甸的银子或银票,脚步匆匆往销售处赶,去交钱领证明;家里的其他人则快步奔向早已看好的那套房子,守在门口等着,务必先把这“窝”给占住了再。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惹得旁人不满,他们此刻顾不上想——这年头,好房子不抢可就没了。
一时间,交钱的队伍排得更长,选房的人在巷子里穿梭,贴证明的“啪嗒”声此起彼伏,整个区热闹得像开了锅。
璞御珑湖区总共五千套房子,虽定价都是一样的,但房子之间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有的房子靠着区边角,周遭没那么喧闹,倒是清净;有的紧邻着水泥路,出门走路、赶车都方便;还有的在区中心区域,离广场、水井这些公共地方近,却也难免人来人往更嘈杂些。
总归是有好有坏,各有各的利弊。
这要是搁在后世,肯定得按位置好坏分个三六九等,好地段的价钱往上提,偏些的就往下压,明码标价清清楚楚。
可如今是在古代,为了省却分等定价的麻烦,方便快速销售和统一管理,也只能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法子——不管位置如何,统一定价,全凭大家抢得快慢,倒也省了不少争执。
“刘大虎,快点、快点!这钱要是交晚了,咱们看中的那两套好房子可就被旁人挑走了!”
李满仓一手紧紧攥着沉甸甸的钱袋子,银子在里面晃得叮当作响,他脚下像生了风,几乎是用百米赛跑的速度朝着交钱的地方冲,一边跑还一边回头朝身后的刘大虎喊,急得额头上都冒了汗。
他和刘大虎是一个村出来的弟兄,先前在栖霞镇的工业区一起做工,后来又一块儿凭着本事晋升,成了天津工业区的第一批工人,这些年互相帮衬着,交情早就过了命。
俩人早就合计好了,这次在璞御珑湖买房,一定要选挨在一块儿的两套,这样往后还是邻居,谁家有个大事情的,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此刻李满仓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可千万别被别人抢了先!
“这银子也太沉了!早知道当初就该先换成银票的,省得累成这样。”
刘大虎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可此刻一手提着沉甸甸的钱袋子,脚步都有些发沉,只能咬着牙紧跟着李满仓,额角的青筋都绷了起来。
“先前是谁‘银子攥在手里才踏实,银票那玩意儿轻飘飘的没底’?”李满仓回头看了他一眼,忍不住笑了笑,摇摇头又往前冲,“这会儿这些没用!你看前面,队都排起来了!”
果然,前面的销售处已经排起了长龙,不少人正踮着脚往前挪,手里的银子袋子、银票匣子晃得人眼晕。
李满仓又急声催道:“快点快点!人家都开始交钱开证明了,再慢真要被抢光了!”
周围的人也都跟他俩一样,一个个脚步飞快地往前冲,有提着银子的,有揣着银票的,还有全家老齐上阵、分工跑着抢位置的,整个区里到处是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活像一场无声的赛跑。
很快,李满仓就冲到了交钱处。只见这里并排设了十个柜台,每个柜台前都已经拉起了长长的队伍,像十条蜿蜒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头。
“呼……呼……”他扶着膝盖喘了好几口粗气,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滚,滴在衣襟上洇出一片湿痕。
定眼瞧了瞧自己排的这一队,他松了口气,转头对跟上来的刘大虎道:“还好还好,咱们这速度不算慢,前面也就二十来个人,不算多。”
刘大虎也累得直喘气,闻言往队伍前头瞅了瞅,点点头:“幸亏跑快点,不然再晚来片刻,指不定要排到街尾去了。”
“刘大虎,李满仓,你们俩准备选哪边的房子啊?”旁边传来一声热络的招呼,原来是同个工区的老张,他手里也提着个鼓囊囊的钱袋子,笑着凑过来,“要不要跟我们几家凑一块儿?选个连片的地方,往后街坊邻居热热闹闹的,多好!”
李满仓直起腰,擦了把汗,咧嘴笑道:“我们俩早瞅好了,打算选甲字区域的房子。你看这‘甲’字开头,多吉利,图个好兆头嘛!”
他一边,一边往队伍前挪了挪,生怕慢了半分,“你们要是不嫌弃,也往那边去瞅瞅?那边靠湖边,风凉!”
“我跟你们,这甲字区域的房子其实不咋地。”队伍里又有人搭话,是同工业区的老王,他皱着眉摆手,“那边太靠近海边了,一到起风的日子,那海风吹得呜呜的,带着股咸腥味,可不舒坦。依我看啊,还是丙字区的房子好,离湖边近,又不潮,住着踏实。”
“那有啥,靠近海边正好能看海呢!”李满仓不服气地笑了笑,“我长这么大还没正经看过几回海,住那儿天天能瞧着波浪,多新鲜!”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搭着话,都是熟人,聊起选房的心思格外热络,排队的功夫倒也不显得难熬。
正着,前面的队伍一点点往前挪,很快就轮到李满仓走到柜台前。他深吸一口气,将沉甸甸的钱袋子往柜面上一放,朗声道:“我是天津琉璃厂的李满仓。宣传海报上,我们工业区的工人可以先交五十两定金,余款后续结清,是吧?”
他心里有点打鼓,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毕竟这是生平头一回做这么大的买卖。
负责收钱开证明的是个戴着帽的账房先生,闻言点了点头,翻开手边一本厚厚的册子,指尖在纸页上快速滑动:“李满仓是吧?你在琉璃厂的工人编号是多少?”
“九五二七!”李满仓想都没想就答了出来,这编号他早就记熟了。
账房先生很快查到了对应的记录,又核对了他的籍贯、入厂时间,确认无误后,却抬眼道:“资料核准没问题。不过按规矩,得先交五十两银子,然后每年按时还款,或者可以一次性结清,总之十年内付清就行。要是没问题,在这儿签个字。”着,他推过来一份叠好的协议书。
李满仓也顾不上细想,赶紧拿起协议书快速翻看。
内容简单得很,无非是清楚房款总额、已交款项和剩余还款期限,最关键的一条是:若到期未能付清,天津地产有权收回房屋,已交款项概不退还。
这条款比他预想的简单多了,既没有弯弯绕绕的附加条件,也没有密密麻麻的字陷阱,跟后世那些能堆成山的购房合同比起来,简直就是儿科。
李满仓心里一块石头了地,拿起笔蘸了蘸墨,在末尾一笔一划签下自己的名字,又按了个鲜红的指印。
自此,这位成功获得了购房凭证,也背负了十年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