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标常年在巢湖跑运输,对这片水域的脾气了如指掌,可即便如此,他也没少遭遇风浪。
这一日正值仲夏,中午时分,原本还晴空万里的巢湖,突然风云突变。只见西北方的天空迅速被乌云笼罩,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湖面压来。紧接着,狂风大作,吹得湖面波涛汹涌,浪头一个接着一个,足有半人多高。
徐吉标敏锐地察觉到危险将至,他迅速反应过来,大声向手下人喊道:“不好,雷暴要来了,赶紧抛锚,稳住船只!”手下们听到命令,立刻行动起来,几个人合力将沉重的铁锚抛下船舷。铁锚入水,溅起高高的水花,随着铁链的哗啦啦声响,缓缓沉入湖底。
然而,雷暴的威力远超想象。豆大的雨点如子弹般噼里啪啦地砸在船板上,打得人睁不开眼。狂风裹挟着暴雨,形成一道道雨幕,让整个湖面变得一片混沌,能见度极低。船只在波涛中剧烈摇晃,仿佛一片飘零的树叶,随时都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
徐吉标紧紧抓住船舷,大声指挥着:“大家稳住,别慌!检查船帆,确保绳索系紧!”他的声音在风雨中显得有些沙哑,但却坚定有力,给手下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一道道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雷声,仿佛要将天地撕裂。每次闪电亮起,都能看到湖面上波涛汹涌的恐怖景象。在这极端恶劣的天气下,徐吉标和他的手下们齐心协力,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他们的命运如同这飘摇在暴风雨中的船只,悬于一线。
徐吉标和手下们正全力抵御着风浪,艰难地守护着船只。就在此时,他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一条木帆船在狂风巨浪的肆虐下剧烈摇晃,最终不堪重负,被无情地掀翻。船身瞬间倒扣,船员们纷纷水,在波涛中挣扎呼喊。
目睹这一幕,徐吉标没有丝毫犹豫。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他迅速脱掉外衣,甚至来不及多做准备,便纵身跳入波涛汹涌的湖中,拼尽全力朝着翻船的方向游去。
每前进一步,都要与汹涌的浪头和湍急的水流殊死搏斗。一个巨浪打来,徐吉标被狠狠拍入水下,呛了好几口水。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奋力浮出水面,抹了把脸上的水,继续朝着目标游去。
终于,徐吉标靠近了翻船处。此时,水的船员们在水中已渐渐体力不支,情况十分危急。徐吉标深吸一口气,游向离他最近的一名船员,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大声喊道:“别慌,我来救你!”他用尽全身力气,带着这名船员朝着自家船只的方向游去。在风浪中拖拽着一个人前行,难度超乎想象,但徐吉彪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支撑着他艰难地游动。
当他好不容易将第一名船员救回自家船上,交给手下照顾后,没有丝毫停歇,又一次转身,再次跳入水中,向着其他水者游去,展开了新一轮的救援。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徐吉标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在狂风暴雨的巢湖上,书写着人性的光辉篇章。
好在这场来势汹汹的风暴如同它突兀的降临一般,时间竟出奇地短暂。不一会儿,乌云渐渐散去,狂风开始减弱,豆大的雨点也慢慢停歇,巢湖的湖面逐渐恢复了平静,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只是一场噩梦。
在这场与风暴和死神的赛跑中,徐吉标几乎耗尽了自己的全部体力。他一次又一次地跳入水中,将水的船员们奋力救起。每一次潜入水中,每一次与风浪搏击,都在消耗着他的体能。当他救起最后一名水者时,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双臂也酸痛得几乎抬不起来,意识也开始有些模糊。
就在他感觉自己快要支撑不住,身体逐渐下沉的时候,船上的同事们及时发现了他的状况。大家迅速抛下绳索,大声呼喊着鼓励他坚持住。同事们齐心协力,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将徐吉标从水中拉上了船。
徐吉标躺在甲板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浑身湿漉漉的,头发和衣服紧紧贴在身上。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欣慰。被救的船员们围在他身边,眼中噙着感激的泪水,纷纷向他道谢。徐吉标微微摆摆手,虚弱地道:“大家没事就好……”
阳光重新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在为这场生死救援后的重生而欢呼。徐吉标的勇敢义举,不仅挽救了几条鲜活的生命,更在这片水域上,留下了一段令人动容的佳话,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当傍晚的余晖洒在缺曲口,徐吉标疲惫不堪地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经历了巢湖上那场惊心动魄的风暴救援,他的身体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每迈出一步都显得无比沉重。同行的伙伴们搀扶着他,眼中满是担忧与敬佩。
回到家中,徐吉标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床上。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本应是人们安然入睡的时刻,可徐吉标的状况却愈发糟糕。深夜,他发起了高烧,额头滚烫,整个人陷入了半昏迷状态,嘴里不时呢喃着一些模糊不清的话语,或许是在风暴中救人时的紧张呼喊,又或许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胡常英守在床边,心急如焚。她不停地用湿毛巾为徐吉标擦拭额头,试图帮他降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屋外,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为徐吉标的病情叹息。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深夜里,缺曲口的这户人家,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徐吉标的生命,如同风雨中的烛火,摇曳不定。而他之前在巢湖上英勇救人的事迹,此刻在缺曲口的静谧夜色中,被人们悄然传颂,大家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位勇敢的汉子能够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胡常英心急如焚,听闻丈夫徐吉标高烧不退,立刻慌慌张张地出门,四处打听后,好不容易请来了当地颇有名望的郎中。郎中神色凝重地为徐吉标把了脉,仔细查看症状后,微微皱眉道:“是感染了风寒,好在发现得及时。需得抓几副中药,按时服用,好好调养,控制住病情。”
胡常英听后,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些,赶忙谢过郎中,匆匆拿着药方去药铺抓药。药铺里弥漫着浓浓的药香,伙计们熟练地称药、包药。胡常英紧紧攥着药包,仿佛那是丈夫康复的希望,一路跑着回了家。
回到家,她立刻架起药炉,生火煎药。火苗舔着锅底,药香渐渐弥漫在屋子里。胡常英守在药炉旁,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心里默默祈祷着药效快些发挥。
煎熬的时间里,胡常英守在徐吉标床边。看着他虚弱的样子,心都揪在了一起。当第一碗煎好的中药端到床边,胡常英轻轻扶起徐吉标,一勺一勺地喂他喝下。徐吉标微微睁开眼睛,干裂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什么,却又没有力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胡常英严格按照郎中的嘱咐,按时为徐吉标煎药、喂药,细心照料。每一次喂药,她都满怀期待,希望这苦涩的药汁能尽快驱散徐吉标体内的病魔。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特殊年代,胡常英与徐吉标自义城大张圩南埂辗转来到槐林嘴缺曲口。他们看似与寻常夫妻无异,然而,其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居住习惯上,即便共处一室,他们始终一人睡一张床,将彼此关系维持在同志之间的纯粹友谊。在公开场合,为了掩人耳目,他们扮作恩爱的夫妻,相互扶持,应对着外界的目光。可回到家中,关起门来,他们是并肩作战的同志,怀揣着共同的理想与使命。
这样的相处模式并非偶然,而是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深知,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稍有不慎便会暴露身份,危及整个革命事业。胡常英温柔而坚毅,在日常点滴中,时刻提醒自己和徐吉标严守这份秘密。徐吉标在巢湖跑运输,也借工作之便传递着重要情报,每一次出行都充满风险,而胡常英在家中操持,同样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如今,徐吉标因救人感染风寒,胡常英在照料他时,内心的担忧既源于同志间的深厚情谊,也有着对革命伙伴安危的牵挂。她细心煎药、照顾起居,期盼徐吉标能尽快康复,重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他们在这张看似分离的床上,坚守着革命的信仰,在这平凡的家中,书写着不平凡的革命篇章,为了心中的理想默默奉献,等待着黎明的曙光。
三日后的深夜,万籁俱寂,整个缺曲口仿佛陷入了沉睡。然而,徐吉标的家中却弥漫着一股紧张与焦虑的气息。
徐吉标在睡梦中,突然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冰窟窿,彻骨的寒冷从四面八方袭来。他浑身剧烈地颤抖着,牙齿也不受控制地打起架来,发出“咯咯”的声响。
胡常英在一旁被他的动静惊醒,借着微弱的灯光,看到徐吉标面色苍白如纸,额头却冒着豆大的汗珠,嘴唇发紫。她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赶忙伸手摸了摸徐吉标的额头,触手滚烫,比之前的高烧似乎更加严重了。
“吉标,吉标!你醒醒!”胡常英焦急地呼喊着,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她知道,这样的症状意味着病情正在恶化,情况十分危急。
胡常英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慌乱,穿上衣服,背着徐吉标去郎中家。深夜盛家桥街道空无一人,胡常英不顾一切地朝着郎中家的方向奔去,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救徐吉标,
自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之后,徐吉标与胡常英的关系悄然发生了转变。在生死边缘走过一遭,他们深刻意识到彼此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徐吉标在胡常英无微不至的照料下,病情逐渐好转,两人的心也愈发贴近,自然而然地睡在了一张床上,成为了真正的夫妻。
日子在温馨与安宁中缓缓流淌。一年后,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生命降临到这个充满爱的家庭。胡常英为徐吉标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孩,他们为女儿取名为徐圣英,饱含着对她未来人生“战胜一切困难,英姿飒爽前行”的美好期许。
孩子的诞生为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生机。徐吉标看着襁褓中粉嘟嘟的脸,满心都是初为人父的喜悦与责任。他会在劳作之余,轻轻抱起女儿,用粗糙却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她的脸蛋,眼中满是温柔。胡常英则日夜悉心照料着女儿,从喂奶、换尿布到哄睡,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徐圣英在父母的疼爱中慢慢成长,她是这个家庭的希望,也是徐吉标和胡常英爱情的结晶。在这个的角里,他们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书写着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篇章,过往的风雨成为了他们感情的深厚基石,支撑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坚定前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