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15章:玄武门最后的厮杀(1 / 1)

玄武门内。

李世民已经带领了大军前来。

“是陛下!”

“陛下来了。”

先不两万余禁军的支援,单单是李世民的出现,就让玄武门的守军士气大涨。

这可是陛下亲临。

所有的将士都兴奋起来,因为他们的勇猛都能被陛下所瞧见。

玄武门前,原本还有些往后退的情况,随着李世民的到来,众人就像是打了鸡血那样,顿时变得精神奕奕。

竟是把辽东兵往前压制许多。

远方高台。

一直关注着城门情况的李承乾,顿时就发觉了不对劲。

禁军的异常,明肯定出现了其他情况。

李承乾微微皱眉。

按理现在他这边并没有优势,虽是在打城门,却属于是劣势方,颇有几分困兽犹斗的意味。

可禁军这等情况,可以猜测肯定是增兵了。

“不仅仅是增兵,殿下。”

“如此景象,或许是陛下来了。”

旁边杜荷接过李承乾的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阵后出了自己的判断。

对于望远镜这等造物,杜荷也是惊奇得很,可惜想要找到纯色透明的水晶太难了。

单单这两片水晶的价值,就可以是价值连城,更别打造出这等战场神器。

李承乾沉吟着点头:“能让禁军士气如此高涨,确应是父皇亲临了。”

只是李承乾也有些想不通,怎么在这个时候来了。

当然,三千火枪兵已经冲锋城门前,不可能停下来。

耗费了如此大的代价,才换来如此的时机,只能是打了。

玄武门下金鼓齐鸣,李世民勒马立于玄武门后的阁楼之下,玄色大氅在夜风里猎猎作响。

之所以是这个位置,也是防备太子火炮,能迅速进行躲避。

这火炮轰出,可是六亲不认的。

长孙无忌看着前压的禁军,开口道:“陛下亲临,军心大振。太子辽东兵虽精锐,却终究难敌陛下天威。”

房玄龄轻抚银须,目光透过战场凝视远处玄武门。

辽东兵正与禁军短兵相接,前排士兵举着盾牌推进,弓箭手在后方不断放箭压制,但阵型已显凌乱。

“未必!”

房玄龄忽然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忧虑,“太子敢这般强攻,绝非莽撞行事。这看似混乱的攻势下,定藏着后招。”

长孙无忌挑眉,眼中闪过一抹锐利:“房相多虑了。太子兵马已显疲态,又损失了如此多的人马。如今陛下带来两万禁军,兵力上我们已占绝对优势。只要稳扎稳打,太子必败无疑。”

房玄龄却微微摇头,指向战场东侧:“无忌兄看,太子军每次攻势受挫,便迅速后撤重组,绝不恋战。这明他们受过严格训练,且在等待时机。若我军贸然追击,很可能踏入他们设好的圈套。”

李世民侧耳倾听,微微颔首:“房卿所言极是。太子身边苏定方等人,皆是有才能之辈。他们不会将胜负押在这强攻之上,必定还有隐藏杀招。”

房玄龄望着远处厮杀的战场,喃喃自语:“太子虽有勇,但在大局谋划上终究稚嫩。他不知陛下仁德,天下归心,仅凭这点兵力,即便藏有后手,也难改败局。只希望他的后手不是玉石俱焚的毒计,否则这长安城,又要生灵涂炭了。”

长孙无忌沉声道:“无论太子有何手段,我们都已做好准备。此战过后,大唐必将迎来真正的太平。”

李世民却沉默不语,目光中既有对儿子谋逆的痛心,也有对平叛的坚定。

这场玄武门之变,不仅关乎皇位的归属,更关乎大唐的未来。若不能彻底平息叛乱,必将动摇国本。

随着李世民的一道道命令下达,战场局势逐渐紧张起来。禁军在李世民的鼓舞下严阵以待,而太子的辽东兵也在不断调整部署。

正当李世民调兵遣将,战局看似逐渐明朗之时,李承乾突然举起手中的令旗,狠狠挥下。

三千骑兵,迅速冲向城门。

他们手持造型古怪的长杆兵器,很快抵达玄武门下。

“那是何物?”

长孙无忌眯起眼睛,望着远处那些奇异的兵器,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房玄龄脸色骤变,他虽从未见过此物,但凭借多年的经验,直觉告诉他这绝非寻常兵器。

“陛下,心!太子军中恐有奇物!”

话音未,只听“砰!砰!砰!”

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如惊雷般炸响,数十道火光从那些长杆兵器前端喷射而出。

冲在最前方的禁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便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人仰马翻。

铅弹穿透皮甲,在士兵身上留下血洞,惨叫声此起彼伏。

原本士气高昂、稳步推进的禁军阵列,瞬间被这股恐怖的火力撕开了巨大的缺口。

火绳枪的威力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如果面对的是铁甲,就显得有些欠缺。

但数万禁军,也不可能全都是铁甲,明光铠这样的军备,哪怕是在禁军中,也必须要有一定官职才能穿戴。

大部分禁军的主要甲胄,还是以皮甲为主。

李承乾的火绳枪,可不是那么简单,而是经过了细致的改良。

传统的装弹流程,是倒火药、装弹丸、压实,单次装弹需一分钟以上。

而李承乾这批火绳枪,已经是制作出了铜质底火壳,类似于早期的定装弹。

最麻烦的密封问题,暂时是用动物肠衣制作。

再就是简易版本的膛线拉刀,精度自然达不到后世的水准,但放在这个时代,肯定是足够用的。

在这大军之中,其实也不需要太多的瞄准,主要还是体现一个火力压制。

火铳骑兵采用的自然是‘三段式’射击。

由于定装弹的缘故,装填弹药的速度非常之快,不过十来个呼吸即可。

前排的火光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如果只是几把火铳,效果还不会很明显,毕竟皮甲也能有一定的效果。

可上百火铳接连不断的射击,这概念就完全不同了。

玄武门阻碍了火铳兵的发挥,不过随着禁军不断后撤,火铳兵的空间越发开阔,后面更多的骑兵能够参与进来。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火铳兵前就更放鞭炮似的,一排排弹药倾泄,这是完全的降维打击。

长孙无忌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禁军,咬牙切齿道:“从未见过如此霸道的兵器!太子从何处得来这等杀器?”

房玄龄望着那不断喷射火光的兵器,顿时明白了。

“陛下,太子这是把火炮改制,放到了士卒手中所用,谁能想到,还能有如此威力。”

火绳枪的造型跟使用方式,可不就是缩化的火炮吗。

战场的形式在火铳兵加入后,顿时发生了逆转。

李世民兵力的优势,在火铳面前荡然无存。

火铳兵依靠火力压制,完全可以怼着大军强杀。

且火铳兵皆是骑兵,灵活多边,很快就在玄武门打开战局。

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李世民这边只剩下败的局面。

当然,李世民很快也有了反制措施,大量的盾兵进行防护,火铳毕竟不是火炮,想要打穿盾牌几乎不可能。

三千火铳兵分别由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各领千人。

在苏定方这边三段射击打开局面时,裴行俭跟薛仁贵的火铳骑兵也能终于是越过玄武门,开始对禁军游走射击。

从前骑兵的游走,主要是借助战马的机动,还有马槊的长度,对步兵方阵进行骚乱打击。

但有了火铳,情况完全不同了。

火铳的有效射程已经是超过了八十米,这么远距离的打击,火铳骑兵完全不用担心敌人的反击。

且三段式的射击,可以更加密集的进行。

裴行俭跟薛仁贵的侧面突袭,让禁军的方阵难以招架。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士气再是高昂,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房玄龄很快就发现了火铳的弱点,赶忙道:“陛下!看那些皮甲!铅弹虽能洞穿,但劲力不足,连内衫都未完全穿透!这火绳枪威力,远不及太子的火炮!”

李世民猛地转身,眼神中重新燃起希望:“你的意思是?”

房玄龄语速飞快的分析道:“此枪看似霸道,实则有三弊!”

“其一,威力分散,难以穿透重甲。其二如此密集射击,火药能支撑几时?”

“当撤退皮甲,换之以重甲顶上,则可挽回局势。”

房玄龄的提议很快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当即命令重甲兵压前,弓弩手压阵。

弓弩手密集的箭雨,同样能带来有效打击。

很快战场的局势,就变得平衡起来。

火铳兵的优势在重甲面前,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高台上看到这一幕的李承乾冷哼一声。

按照正常情况来,这个时候李世民还应该在宫廷内,他的火铳骑兵必然是大杀四方,等到李世民反应过来的时候,战局已定。

可现在的情况是,不知道为什么李世民突然亲临战场。

这就导致火铳骑兵的发挥,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虽一开始表现得很强势,却没能起到决定战局的关键。

好在先前的劣势,现在已经挽回。

有这三千火铳骑兵,李世民的禁军大军就受到了限制。

“攻下城楼!”

李承乾果断下令。

传令官骑马飞奔。

城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世民的重甲强悍,可在火炮面前就没什么作用了。

火炮笨重,挪动起来需要不少时间,城楼上的禁军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火炮入城。

火炮加火铳,这还要怎么打?

接到太子命令后。

苏定方当即安排薛仁贵强攻城楼。

裴行俭这边的火铳骑兵,还是要对前方禁军进行拦截,避免对方进行支援。

城楼是很长一段,尉迟敬德跟程咬金还领着大量禁军防守。

薛仁贵要打下来的,并非是整个城楼看,而是城门的这一段城楼。

只要把这段城楼给占据下来,火炮就能稳稳入城。

接到命令的薛仁贵,当即让火铳兵下马。

此刻已在城内,可以直接从城内石梯攻上城楼。

在这样狭隘的战场环境下,火铳的优势太大了。

城楼的禁军也发挥不出人多的优势,而火铳兵可以在这石梯上远距离射击。

城楼禁军当即上盾牌守护,苏定方也安排陌刀兵前压,掩护火铳的情况下,即便是尉迟敬德跟程咬金急得跳脚,也无法阻挡火铳兵不断涌向城楼。

此刻,城外的云梯上,还有大量的辽东精锐正在强攻。

城楼守军人多,可架不住腹背受敌,只能是节节败退。

夜幕笼罩下的玄武门成了修罗场,火铳的硝烟混着血腥气直冲云霄。

尉迟敬德望着满地狼藉,突然瞥见城墙砖缝里嵌着的半枚铅弹。

他挑出铅弹,在月光下反复端详,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太子麾下的火器,远比想象中更为可怕。

近距离的火铳优势太大了,哪怕是披着铁甲的将士,也有些扛不住。

铁甲并非是全包围的,手跟脚都是皮甲套着,这么近的距离,对于火铳兵来瞄准太简单了。

而一旦手或脚被火铳打中,哪怕没有致命伤势,也跟废了没啥区别。

火铳兵们以三段式阵型交替推进,铅弹密如急雨,将城楼守军死死压制。

一旦城楼被夺取,火炮推进城内,局势就没了变化。

李世民自然也能意识到,当即也不再藏着,下令玄甲军出阵强攻。

这支玄甲军,正是当年他以三千五玄甲军大破窦建德十万万大军,以少胜多的成名之战。

李世民登基后,玄甲军自然不会撤销,而是以亲卫的形式拱卫宫廷。

这些玄甲军,人人穿戴明光铠,且玄甲军每个将士,都是从各军中挑选的猛士。

这是李世民最后的底牌,亦是最强的底牌。

他要用这五千玄甲军,大破火铳兵。

一旦火铳兵被迫,太子没了底牌,自然就是必输无疑。

李承乾拿着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冷冷道:“必要时,火炮强轰。”

慈不掌兵。

玄甲军的强大毋容置疑。

没人怀疑玄甲军能不能冲破辽东精锐的方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