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3章:太子的暗度陈仓(1 / 1)

李治灰溜溜的走了。

他完全没想到,父皇竟然会如此偏袒太子。

没错,在他看来,父皇之所以这么不在乎,完全就是因为太子的缘故。

魏征只是臣子,关系再好,出这些话来,怎么也要惩戒一二,否则皇家威严何在。

可这次,父皇真的是演都不演了。

看着李治离开。

李世民的神色也渐渐淡了下来。

其实他自己心里知道,魏征的劝谏是对的,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在有了足够多的钱财后,再回到从前那朴素的生活,他做不到。

煤炭厂的事,给了李世民很好的借口,这些钱是皇家内帑,按照常理,怎么花都是他自己的事。

国库现在也很充盈,不存在大的亏空,既然是这样,享受一下又有何妨。

魏征发几句牢骚,就发几句牢骚吧。

早些年在朝廷上,可是半点面子都没给,现在酒后失言,算得了什么。

长安城,布政坊。

李承乾的太子教令一过来,这边金吾卫顿时一脸迷茫,有些迟疑。

不过很快就迟疑不起来了,因为金吾将军陆仝亲自过来。

王顺不过是下属中郎将,面对陆仝这个金吾将军,想要反抗但又不敢。

“陆将军,魏征是晋王亲自带队抓捕还请”

王顺话还没完呢,陆仝直接就是一巴掌过去。

响亮的耳光声让一众金吾卫面面相觑。

陆仝在太子面前唯唯诺诺,可在这金吾卫中,作为将军的他,威严不容任何质疑。

“滚!”

一声厉喝,强大的强势吓得众人心头一颤。

王顺下意识的就退到一边,不敢再行阻拦。

他只是右金吾卫下属左翊府中郎将,就级别上来,比之右金吾卫中郎将还要差上一截。

陆仝是他上官的上官,跨越了两个大级别。

诚然王顺背后站得是晋王,可陆仝背后站的是太子啊。

陆仝淡淡的扫视了一眼众多金吾卫,道:“本将奉太子教令而来,尔等不尊太子教令,是想谋逆不成。”

众金吾卫顿时吓得跪在地上,大喊不敢。

陆仝语气温和了一些:“皆是金吾卫的兄弟,莫以为随了晋王,便瞧不得太子,太子教令下,要汝等性命,晋王安敢阻拦。”

“莫以为本将以权压人,实则是救汝等性命。”

两句解释,顿时得到了众多金吾卫的感激。

上层的争斗太过恐怖,有时候一不心,就会成为牺牲品。

如果太子真的怪罪下来,晋王有能力救他们吗。

大家心知肚明,晋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也不会为了他们跟太子彻底撕破脸皮。

“好了,带本将接魏公出狱。”

这回众人热情许多,连忙为陆仝引路。

而原本作为中郎将的王顺,在这一番打击下,威信全无。

很明显他的这些麾下,已经对王顺产生极大不满。

是王顺把他们卷入了皇家斗争之中。

金吾卫的牢房还算干净。

或者魏征的这间牢房还过得去。

毕竟魏征的名头在这里,李治抓了人后,也吩咐过,不得有些欺压。

此刻魏征自然酒醒,为自己酒后失言,很是后悔。

同时心中有些喘喘不安。

不知道接下来会是怎样。

便是此时,陆仝带着一众人赶了过来。

“让魏公受苦了,末将来迟,还请魏公莫怪。”

陆仝面带愧疚,旁边的金吾卫连忙掏出钥匙打开牢门。

“这是.”

魏征还有些不明所以,神情中带着几分迷茫。

陆仝连忙低声道:“太子得知此时,立即下达教令,命末将接魏公回家。”

魏征一怔,顿时明白了前因后果。

当即感动道:“是我连累太子了。”

从被抓到现在,大约也就一个时辰左右。

抓他的人是晋王,魏征很清楚,晋王就是想以此打击太子,不曾想太子的救援如此之快。

“夜深了,魏公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

“明日还要上早朝呢。”

陆仝安慰着道,至此他的任务已经完成。

最好的快点把魏征送回家,以免节外生枝。

也不知道晋王那边是否会有动作,又或者魏王得到消息后也要横插一杠。

其实陆仝最为担心的是陛下那边态度,若是陛下对于魏征酒后之言有所记恨,指不定会有新的诏敕过来。

届时太子教令跟陛下诏敕发生冲突,他夹在中间两面为难。

但是魏征要是回去了,陛下诏敕再过来,那就跟他关系不大了。

就看太子如何应对。

魏征点点头,大步走出牢房。

很显然,陆仝的担心是多余的,一直到深夜,也没异常发生。

倒是听晋王从宫里出来,已经回了右金吾卫大将军府。

但却没有半点动静,好像先前带队抓人,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殊不知,右金吾卫大将军府中。

李治正在大发雷霆。

这还是他一次这般失态。

烛影摇红,案头狼藉,李治将玉镇纸砸向青铜兽首烛台,鎏金碎屑飞溅在李义府月白襕袍上。

李治一脚踢翻胡凳,玉带銙撞击桌沿作响。

“明明是魏征酒后狂言犯上,父皇却只‘醉话’!”

“魏征不过仗着太子党羽之势,父皇便连体面都不屑给我!”、

李治感觉自己非是嫡子,实乃庶子。

父皇对于魏王,太子,实乃过于宠爱,好似完全没有在乎他的感受。

李义府的心情更为复杂,他与晋王谋划夺嫡,可现在晋王于陛下面前,好似没有半点恩宠。

也不能完全没有,毕竟已经恢复了晋王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

不过明眼人心里都清楚,恢复晋王的职位,只是为了更好的压制一番太子。

压制就压制啊,李治也认了。

可为何他出手打击魏征,按理这也符合父皇心意,但为何又要这般对待。

左右成了他的是非过错。

“许是陛下心疼魏征。”

李义府安慰着道。

“他心疼魏征?那我呢?我亲率金吾卫抓人,满朝文武都看着!如今太子教令一出,陆仝那老狗竟当街掌掴我麾下中郎将!这不是打我的脸,是剜父皇的眼!”

李治现在可谓是恨极了陆仝,很是后悔先前还接纳了他。

原本以为会成为自己人,谁想太子一回城,这狗东西立即就摇着尾巴上去了,现在更是半点脸面都不给自己。

王顺是他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可陆仝不给半分面子,让王顺下不来台,亦是让他下不来台。

布政坊牢狱发生的事,李治想要有所动作前去安慰,可又不知如何安慰。

同时还担心太子那边有所计较。

这一次没能打击到太子,太子必然会有所反击。

这让李治有些担忧害怕。

早知道是这样,就不去抓魏征了。

李义府看着晋王有些颓风,便出声道:“晋王可曾想过,陛下为何独独在此时纵容太子?”

李治头也没回:““还不是因为太子握着重兵!”

李义府突然提高声音,笃定道:“不,是因为陛下怕了。”

李治猛的转过头,看向李义府:“你什么?”

李义府缓缓道:“太子修建大明宫,建造了许多隐秘工坊,重兵把守,可时常听见金石之声。”

“必然是在秘密打造更多火炮与火药,欲行改天之事。”

“玄武门城墙固然坚固,将士精锐,然漫天火炮下,又当如何,人肉之躯,如何挡得了雷火加身。”

“亦如潼关,便有李卫公把守,将士卖命,可怎挡那如暴雨一般的火炮。”

李治这个时候突然反应了过来。

太子入城后,好像就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即便是先前他跟魏王一起于朱雀大街袭击之事,陛下那边开了口,太子也好像不是很在意,轻拿轻放。

原来,太子一直在谋划玄武门。

“他怎么敢啊。”

李治有些吞咽口水,心头顿时紧张起来,问道:“这等事情,你都知晓,父皇能不知晓?”

李义府叹气道:“是啊,我都能有所耳闻,陛下岂非不知,可知又能如何,难不成起大军围之?”

“太子已经占据大明宫,地势险要,另有精兵数万,若俯冲而下,直奔玄武门,以火炮辅之,如何阻挡。”

李治顿时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此刻他突然明白,要是李义府的没错,现在的太子,已经有了夺取帝位的能力。

“可,太子缘故迟迟不动手?”

李治心生疑惑,按照李义府的法,太子已经有能力破玄武门,但如今却没有半分动静,哪怕是父皇那边没让太子监国,太极宫展开朝会,太子也没有半点动作。

这让李治十分不解。

李义府却看到透彻,解道:“非是不能,实是不愿。”

“若太子强攻玄武门,不占大义,以下犯上,以子逆父,则纲常倒乱,是以天下动荡不休。”

“掌长安,非是掌大唐,太子想要坐稳江山,可不只是破了玄武门便能成的。”

“贞观二十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简法慎刑,广纳谏言,任人唯贤,兴修水利,稳定物价,破东西突厥,万国朝拜。”

“盛唐景象,不只是在这长安城中,更在于大唐天下。”

“太子若倒行逆施,必然天下震荡,起义不休,且陛下早年南征北战,麾下将士不知几凡,若是强行上位,自有无数人为陛下复辟奔波。”

到这里,李义府顿了顿,犹豫一番,喉间滚动,却未言语。

他想的是,太子出了囚禁陛下外,还可弑父,然弑父带来的影响更大。

到时候不仅是魏王晋王,便是诸多皇室贵胄,都有造反大义。

那就是群雄并起,犹如汉末大乱了。

太子便就成了董卓之流。

不过想来,太子定然不会行此逆天之举。

李义府这么,李治心下思索一番,却有些惊世骇俗之言,但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便是贞观年间以海内升平著称,也并非完全没有民间反叛事件。

受隋末战乱遗留问题、局部地区吏治腐败、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贞观年间仍发生过规模的起义或地方叛乱,不过这些事件规模较、持续时间短,未对唐朝统治构成实质性威胁。

譬如岭南因对唐朝新推行的赋税制度不满,加之地方官员治理方式粗暴,引发反抗。

又如贞观十四年,刘德裕起义等等。

贞观尚且如此,若太子倒行逆施,那便更生乱象。

“那太子该怎么办?”

李治发觉到了太子的困境,想了良久,也想不到太子要怎么解决这些事情。

这么来,太子不就是被困住了。

难道太子就这么跟父皇僵持着,一直僵持到父皇驾崩上位。

要真是这样的话,他还有什么机会。

“晋王莫要忘记洛阳。”

李义府提醒道:“太子于长安城中,受陛下影响,难有施为,可潼关如今依旧被太子掌控,洛阳先前世家被破,根基被断,官员离职,可是一直被太早所谋划。”

“因太子入长安,吸引天下目光,反而洛阳一地,遭人遗忘,然太子却在行暗度陈仓之策,暗中一直在发展洛阳。”

李义府其实一开始也没察觉到洛阳情况。

因为太子入长安,魏王晋王联合袭击,后太子又占据大明宫,加之前些时候西突厥被灭,可以天下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在了长安城内。

便是前几日,李义府在家,偶尔听管家,今洛阳米贱,压长安米价。

于是便好奇打探了洛阳消息。

这才知晓些许洛阳情况。

这不了解还好,一了解就吓了一跳。

“洛阳有何变化。”

李治好奇询问道。

李义府想了想,不知道从哪里开口,半晌才组织语言。

“晋王莫要忘记了,辽东一地,为太子所掌。”

“听闻辽东海船,填补洛阳,通行大运河,各地货物,齐聚洛阳城中,不知几凡。”

“不过数月功夫,如今洛阳口计,已然破百万之数,往来商人热闹街市。”

“据,这其中最多之人,便是辽东之人。”

李治倒吸一口凉气,他听懂了。

太子正在不断以行商名义,暗中运送兵将抵达洛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