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一十三章 李善长的争(1 / 1)

“哦~”

林道斜眉“你也是濠州人,你也回家乡定远看过了。”

“家乡被屠了,常遇春杀回去怎么了,这也值得大惊怪?”

“明王。”

满面愤愤之色的李善长,当即表明态度“家乡父老之仇,属下恨不得生吞活剥了蒙兀人!”

“常将军屠胡虏,属下只有欢喜。”

“可他杀的降,不是蒙兀人。”

他是一个聪明人,早就看清楚了明王对待胡虏,是那种有我没你的态度。

而且态度极为坚决。

因此,李善长一直都是坚定反胡虏的,动辄喊打喊杀要屠虏。

这边李善长整理了下措辞“明王。”

“常将军攻滁州时,城内官佐曾经送信于常将军,相约献城。”

“可他们抓了达鲁花赤与城内蒙兀色目人,献城之后,常将军竟是将他们都给杀了!”

李善长的杀降,是献城投降的降。

这边林道摩挲着下巴,目光盯着李善长看。

他理解常遇春。

家乡被蒙兀人屠了,亲族好友同乡死伤无数,自是心怀泼天之怒。

老实,只干掉了蒙兀色目人,将汉军官佐屠光,已经算是克制了。

至少他没屠城。

而李善长,之所以如此激动~

林道不动声色“你的意思。”

“明王!”

李善长恭敬行礼“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无论是元廷还是群雄,都在大肆招揽人才。”

“常将军杀降,此事流传出去,各地人才必然惊惧,恐不敢再投效明王~”

的有些隐晦,但是林道已经是听明白了。

“你的是,元廷之中的那些汉官,地方上的大户读书人。”

李善长连连点头“正是。”

“历朝历代,无不是继承前朝正统遗产,方能天下太平。”

这件事情的真正起源,其实在于林道对濠州的安排。

濠州上下各地衙门,皆是自军中抽调人手组建。

全部都是因伤退伍,或者凭军功转任地方。

而他李善长费尽心思招揽培养的读书人们,并无一人得用地方。

只这一件事,就让李善长瞬间惊醒。

明王这是,走的秦时军国之路!

一切都以军为主!

若是如此,那他们这些读书人怎么办?

十年寒窗苦读,难不成就只是为了记账记军功,教授识字算数?

而且教的还是俗体字~

真是俗不可耐~

正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危机,方才有了此时李善长的试探。

真的只是试探。

常遇春杀没杀降,杀了谁,杀了多少什么的,李善长其实并不关心。

乱世之中人命犹如草芥,爱杀谁杀谁去。

他在意的是,自己与自己招揽的人才们,未来的命运。

得王猛的多次指点,林道也是逐渐适应了古代的各种权谋之术。

他能听的出来,常遇春杀降什么的,只是个引子,李善长的本质是在试探。

试探的目标,是他自己。

至于具体是在试探什么~

“此事我已知晓。”林道示意“你先去忙。”

他大致上已经明白了李善长的意思,现在去寻智者,为自己提供建议。

永和时空。

正忙于工作的丞相王猛,得了召见,当即策马入皇宫。

下马之后一路前行,最终抵达了林道的面前。

“一起吃个饭。”

端起一碗粟米粥,林道笑言示意“吃完饭再事。”

王猛的工作非常繁忙,完完全全承担起来了丞相的责任。

他与诸葛武侯的区别,就在于林道完全掌管军中。

也就是永和时空,正处于人口恢复期,人口数量没那么多,事情还能忙的过来。

若是换做崇祯时空那动辄万万的人口,每天事情多到飞起,凭借王猛一个人,真的是能累死。

待到吃过饭,林道就将李善长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这边王猛一听,很快就明白了。

“这是争权~”

永和时空这里,文武一家,或者是能文能武,还没有之后那种明显的文武之分。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拿笔的那些人,不甘心权势都入拿刀的那些人手中。

“现在是试探陛下心意。”

“若是陛下心思已决,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争权。”

听完这话,林道抬手揉着额头,目露凶光。

“既如此,那我就~~~”

“陛下。”王猛续言,挽救了李善长等人的性命“臣所言之争权,并非是争斗权谋。”

“他们要争的,其实是功。”

林道的目光,逐渐清明“争功?”

“正是。”

这边王猛笑言捋须“既然军功才是一切,那所争之物,自然就是军功了。”

林道好奇再问“他们怎么争军功,他们又不会打仗~”

这边王猛也是有些挠头。

读书人不会打仗这个事儿,他也是稀奇的很。

这年头,哪个读书人不是能上马提剑砍人的猛男?

他是想不通,怎么会有不会打仗的读书人。

莫不是与世家门阀子弟一般,五石散吃多了,吃成了兜裆布都不穿,直接飙的傻子。

“不会打仗,想来也是有办法争夺军功的。”

这边林道,开始谈及别的事情。

“各地轮戍的事情,你抓紧时间办一下。”

“领命~”

“想要向外拓展,道路是最重要的。”

“道路修建的工作,你也要抓一下。”

“是。”

“准备四十万石粮食,我有用。”

王猛这次没领命。

“陛下。”

他很干脆的摊手“国库内的粮食都有去处,臣准备不了。”

永和时空之中,林道采用的是丞相制。

在他之下,丞相王猛负责一切除军事之外的政务。

是真正的大管家。

林道不担心出现权臣夺位的事情,不是认为王猛是忠臣不会叛,而是有着充足的准备。

一方面是因为牢牢抓着军权,谁敢向军权伸手就剁了谁。

另外一方面,则是源于他的自信。

林道有着足够的自信,自己能够干掉一切挑战者!

不管是谁,哪怕是他真的拿到了军权又如何?

林道自己就能开着石勒喀河,一路碾压过去直接进行炮决!

至于多年之后继承人怎么做事,那自是到时候自有安排。

王猛没谎,各地仓储的粮食布帛什么的,都有详细的用途。

谁敢挪用,视为胡虏处置。

“那就从储备粮里调用。”

林道这是在摊派,他在至正时空里即将渡江光复江南。

救济当地百姓的粮食,那是必不可少的。

王猛没有硬顶,而是开始细数当年没粮食的时候,百姓们的日子是何等的苦难云云。

他不清楚林道要将粮食送去哪儿,却是明白这些粮食弄走了可就回不来了。

虽天下安定之后,粮食产量越来越多。

可之前诸胡大乱之时,实在是被饿怕了。

身为大管家,王猛只想储备更多的物资,让林道运来更多的物资,而且尽量少的往外掏。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约定从储备粮之中,调用二十五万石的粮食。

之后林道又去了崇祯时空与靖康时空调粮食。

靖康时空里,在林道提供的医疗资源,以及大好形势之下,依旧活蹦乱跳的宗泽,比王猛还吝啬,最终给林道来了个对半砍。

至于崇祯时空,没有强势的丞相人物,林道安排的是大内阁制,对他的制约非常。

调用的上百万石粮食,顺利安排下去。

再加上从现代世界购买的物资,渡江大战已经筹备妥当。

大军渡江之前,李善长再度前来议事。

不过这次不是来告状的。

“明王。”

面带欢喜之色的李善长,拿出了一摞书信递给郑成功。

“下属已联络对岸,有不少人愿投效明王。”

“他们愿开城门为内应,协助明王稳定各地局面。”

“还筹备了一批物资,以供军用。”

打开检查之后的信件,林道心中恍然。

‘这就是李善长的争。’

毫无疑问,降敌军也是一种军功。

林道没有急着回应,而是默默翻看书信,尤其关注款签名与花押。

这些书信之中,有集庆路各地的文武官佐,当然都是汉军。

李善长可不傻,林道已经表明倾向了,不可能再去拉拢蒙兀色目人。

还有就是,江南之地的一些大户与书香门第。

“你是怎么联络上的?”

林道大为好奇的敲着厚厚的书信“你这能力也太强了吧。”

他是真的奇怪了,李善长是怎么跟江南的那些人勾连上的。

这个时代,可没有手机无线网络~

在林道的面前,李善长并未隐瞒,直接和盘托出。

“是借着明王的威名。”

“高邮城一战,明王威名天下皆知。”

“江东震撼,人心浮动。”

“臣以商贾使信,收者无不应允,且主动联络更多人,意图投效明王。”

高邮城之战所带来的剧烈涟漪,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迅速扩散。

之前许多人,只当红巾军是昙花一现。

可高邮城之战后,哪怕是最铁杆的人,也都知道元廷不行了。

十几万的战兵啊,能打的野战军团主力,一战尽没!

脱脱丞相啊,大元实质上的掌权者,脑袋都没了!

虽大元还有百万大军,可能打的已经没多少了。

至于朝廷之中,更是一片混乱。

皇帝,奇皇后,皇太子,权臣,军阀,银僧轮番登场内斗,乱的是一塌糊涂。

一战之后,未来的大势逐渐明朗起来。

正因如此,李善长的拉拢方能如此顺利。

至于帮忙送信联络的商贾~

就在红巾军大营不远处,就有热闹的商贾集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