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38章 半斤八两(1 / 1)

皇帝也不是非给太子塞女人。

只是他家真有皇位要继承,自然是多子多孙才好。

不然辛苦打下的江山,便宜了旁支,他非要气死不可。

太子愿意守着一个太子妃过他也没意见,只要孙子孙女的数量足够,他才懒得管。

其实看自己儿子这样还挺好玩的。

“那温晚棠就这么好,还没娶进门呢就准备守着她一人过?”

皇帝冷哼。

他自认和皇后算是少年夫妻,伉俪情深,也从未想过守着皇后一人过日子。

他是皇帝,儿女情长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皇后是他最重要的女人,却不是他唯一的女人。

他们老元家可没出过情种。

开国皇帝虽爱重陪她打江山的皇后,后宫也是有不少妃嫔的。

只是他将皇位传给了嫡子而已。

他自己深有感触,皇帝一旦有了偏向,后宫必乱。

要么一开始就不要纳那么多妃嫔,要么就最好做到均衡。

爱重嫡妻,其余不偏不倚。

子嗣教育同样如此,立嫡立长,自然是最稳妥的。

前朝事忙,他也没精力放在后宫中。

有皇后打理就够了,他素来不过问。

“与温小姐关系不大,儿子只是觉得女人多了麻烦。”

太子做出一副苦恼的表情。

“儿子不喜欢身边有太多人,父皇,就先让儿子娶个媳妇得了,其余的,日后有需要再说,好不好。”

太子强硬态度摆出去后就开始找补。

父皇吃软不吃硬,他还是知道的。

自己老子呢,弱点就弱点吧。

哄自己爹,不算丢人。

“好,暂且依你”

这个理由,皇帝是认可的,自己儿子啥德行他很清楚。

从小就不喜欢麻烦,身边伺候的人就那几个,其余的根本近不得身。

若说对温晚棠情根深种,他也不信。

儿子在自己面前装乖撒娇,其实心硬着呢,怎么会见几次就把一个女子放到了心上。

就算是未来的妻子,也是需要时间建立信任的。

早说了,老元家,出不了情种。

他自从知晓自己的“未来”后,深刻的反思总结过。

与其说他爱云臻,不如说,那个他需要扶持一股新的势力,而云臻出现的时机刚好。

自己知道自己。

爱这种东西,他还真没有。

只是那个太子和皇后实在扶不起来,他才扶持新人。

现在呢,皇后尽职尽责又合他心意。

太子纯孝懂事,无处不好。

他吃饱撑的才会给自己找不痛快。

太子也知道皇帝在担心什么。

他都不用多解释,父皇自会明白。

毕竟自己是他亲手带大的。

他对温晚棠的确有好感,也觉得这个姑娘很有趣。

但谈“爱”

太早了。

他哪是那种轻易交付信任的人呢。

哼,他也知道,别看那姑娘看到自己就两眼放光。

但她对自己的信任,最多三成。

五句话有三句都在试探。

当然他也是。

他们的确很像,太子看到温晚棠甚至有种照镜子的感觉。

幸好,比起柔弱的娇花,他更喜欢这种有个性的姑娘。

这姑娘啊,绝不是她面上表现的那般简单。

太子还是很想知道她的更多面的。

就凭这个,想来婚后生活也会很有趣。

除了母亲妹妹和弟弟,太子对皇帝都有所防备,更不用说才见了几面的未婚妻了。

但是,这样相互试探着前行,也更有趣不是吗。

……

比起没有太大悬念的殿试,六部九司的小试吸引更多人的视线。

今年春闱是女子第一次参加,高中的女子竟占了三分之一。

这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也让学子们压力倍增。

这次因为孟景行的事,皇帝本想直接让女子参加秋闱。

奈何时间太近,准备不过来。

但皇帝并没有放弃,他允许参加春闱落榜的学子来参加此次小试,无论男女。

按照往年惯例,只要不是特别困苦的学子,大多参加完春闱后会留在京城,等到秋闱结束才返回。

要知道,秋闱可是鄘朝最高级别的选拔考试,那是鄘朝最顶尖学子们的角斗场。

他们就算不参加,只是旁观一轮,也受益匪浅。

京城为这些学子提供有各种便利。

无论是住店还是找活干,都非常方便。

半工半读也比在自己家乡赚的多。

这些坚持到最后的学子,得知小试的消息后,欣喜若狂。

最开始女孩子们还不敢相信,大着胆子去报名处询问。

“官爷,这上面说的是真的吗,我们也能参加小试?”

两个结伴而行的姑娘问道。

“只要有春闱考试的证明,就能报名参加,你们有吗?”

官差回答的很迅速,这段时间他回答太多次了。

“有有有”

她们赶忙把官府开具的证明拿出来递过去。

“嗯,那你们想报哪里?”

官差认真核查证明上的官印,再与吏部提供的名册一一对应,找到二人的名讳。

“啊?还能自己选?”

“自然,没人可以参加三场小试,选好把这个填一下。”

官差回答的耐心。

这事他也是头回见,很理解这些学子的心情。

尤其还是两位姑娘。

“哦哦,好谢谢官爷。”

两人紧紧攥着那张纸,去到一旁的空桌处,认真思考自己要选什么。

这种场景在吏部很常见。

自从小试通知后,门口设立的报名点就没断过人。

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大家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人数比秋闱总人数还要多。

不过这次测试比较简单,如工部和兵部根本没有试卷。

全是现场实操。

小试选拔的官员都是临时官员,只有官职没有品级。

等到任满一年,通过考核便可以从七品都事做起。

当然这是正常情况。

若是表现特别突出有重大贡献的,就另算了。

六部九司对小试十分看重。

出的题目都是结合实际出发,就像找到那些一上任立刻就能开工的。

开天辟地头一遭的考试,根本没有参照物。

学子们只能按照以往的经验准备。

结果小试当日,一考一个不吱声。

那些胡乱填报的,有的一个题都答不出。

考官们问的问题,太具体了,他们真不懂啊。

而那些偏科的就有福了。

选了自己喜欢的方向,考官提问对答如流。

有的还得到这些大人物的指点,颇有所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