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3章 君臣斗法(1 / 1)

你真是贪得无厌!

看一回也就得了,轻松一下,你丫还想弄个长期饭票,是不是到时无名学院上酒楼说上一回书,你就得在宫里断一回。

你何不将朝堂搬到无名学院去。

在坐的大臣,可全都是人精来的,哪里瞧不出李隆基的小心思。

为此,他们宁可改变自己的口风,去赞美红楼梦,也决计不能让李隆基得逞。

甚至,他们心里都有些埋怨那张九龄,你上那道折子干嘛,人家说书就让他说呗,多大的事,还闹到朝堂上来,这下好了,给了李隆基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

一旁李诫满等人看不明白,只觉这些大臣可真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皇帝说好,他们就跟着说好。

但又见皇帝听他们夸赞红楼梦,反倒又显得极其不开心,不禁彻底迷糊了。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怎么全反过来了。

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李隆基现在是非常不爽,非常生气,但是要他龙颜大怒么。

如今这伟业未成,李隆基也只能暗自生闷气,不太敢龙颜大怒。

可有句话说得好呀,这退一步是越想越气,忍一时是越想越亏啊。

朕就是想听个趣味,而且朕还找了那么多理由来铺垫,你们就睁只眼,闭只眼,这难道很费劲么?

送上门的顺水人情都不做,你们是真不把朕当皇帝啊!

突然,李隆基瞄向一旁的李峤,眼中闪过一抹戏谑,好呀!好呀!你们不让我如意,我也得让你们都不开心。他咳得一声,“既然诸位都这么说了,那往后可就别又上奏,又说这红楼梦乃是靡靡之音,如果再发生此等事,就休怪朕不讲情面。”

“臣遵命。”

众人异口同声道。

不带丝毫犹豫。

他们对红楼梦这个故事,其实没有任何意见的,他们只是对无名学院的一些做法,很是不满。

但是这两害相权取其轻啊!

为了个红楼梦,让皇帝天天在宫里开宴会,那肯定是得不偿失啊!

“既然红楼梦不是靡靡之音,那么.!”李隆基突然看向一旁的李峤,“嗣濮王。”

李峤如梦初醒一般,神情一滞,茫然地看了眼皇帝,又忙道:“臣在。”

双方节奏太快,这变脸跟变书一样,他有些跟不上,他原本以为大臣们与他必有一番争论,结果大臣们转脸就夸赞红楼梦,关键皇帝反而又不开心,他现在都还在理清思路。

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一直在关注他的王熙,只觉略微头疼,心道,育父成才这条路,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李隆基问道:“适才听先生所言,推广那红楼梦,乃是你的主张?”

“正是。”李峤犹犹豫豫道。

“其中有何缘由?”李隆基又问道。

李峤眨了眨眼,过得片刻,才想起他今儿是有任务在身的,可如今席上风云变幻,是不是要按照原计划行事,他显得很是犹豫。

这可是急坏了王熙,姑父,你可千万别这时候掉链子,皇帝主动喂饭,你张嘴就行啊!姑父,来,快张嘴。

只能说王熙还是有些高估李峤,要让李峤临时改变说法,他可也没有这能耐。只见他只是犹豫片刻,便道:“臣主张推广红楼梦,主要原因有二。”

“哪两点?”李隆基非常严肃地问道。

李峤忐忑不安道:“原因一,就是臣上回支持生动教学法的原因,诗赋到底不是人人都能欣赏,无法让周边各部族的百姓,崇尚我大唐文化。

但这戏曲小说可不一样,是人人皆爱,就拿这红楼梦来说,红楼梦兴于西市,许多听众甚至连大字都不识一个,却也听得极其着迷。

用来推广我大唐文化,那是再适合不过了。”

李隆基点点头道:“这主意不错。”

李峤顿时受到极大的鼓舞,立刻又道:“原因二,就是为民置产。”

李隆基立刻道:“上回你就说过这一点,好像还与那隐户归籍也有关联,这也是目前朕最为头疼的问题,这回你就仔细说说,不知这二者到底有何关联?”

他似乎还生怕李峤掉链子,还主动帮他找回一些记忆。

可这却让旁边的大臣们都看傻眼了。

等等!

不是评书吗?

怎么又扯到国家大计。

这.!

李隆基瞧在眼里,心中暗自得意,让你们昧着良心说话,这回就要让你们得不偿失。

“是是是是。”

李峤点点头,见皇帝似乎还是支持他的,定了定心神,又道:“其实隐户归籍,其内在含义,就是恢复我大唐为民置产的主张。但是.但是据臣所知,目前进行的并不顺利。

臣以为其中原因,主要也可归纳为两点,其一,就是让百姓离开谋取生计之地,回到籍地,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归籍的途中,他们又要耗损不少钱财和时日,自是难以成功。

其二,就是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

李隆基点点头道:“言之有理啊!”

李峤这回是彻底懂了,愈发自信的说道:“这便是臣支持无名学院义演的原因。无名学院并非官府,而是民间学院,行的也是善事,与百姓更好打交道,至少百姓不需要惧怕无名学院。

此外,无名学院还给与帮助,甚至直接给钱财,帮助那些隐户解决归籍中的一些困难,再加上皇恩浩荡,赦免其罪,那些百姓就没有理由再当隐户,如此一来,便可协助朝廷,完成此番改革变法。”

“说得好啊。”

李隆基拍桌子道:“真是一针见血,对症下药。”

不少大臣气得都直翻白眼,这哪里好了,别的不说,那无名学院能募捐多少善款,帮助多少隐户?还有土地的问题,这隐户归籍得给人家土地。

无名学院未必能找出土地给百姓?

这最多只能解决一些非常非常边角的问题,而其中核心矛盾,是根本没法解决的。

还对症下药。

真是狗屁不通。

王熙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得意,我就随便说说,你们又能怎样。

“陛下,这还不止。”李峤又道。

“那你继续说。”李隆基仿佛兴趣来了。

李峤又道:“臣之前就提到过,希望借此举来实践为民置产的思想。而且,无名学院也只能是协助,因为其并无职权,具体事务,还得朝廷来做。

臣就希望,专门成立一个安业署,来与无名学院合作,负责安顿那些愿意归籍的隐户。”

此话一出,大臣们为之一怔。

原来这里面,还藏着这么多利益。

他们又后悔了,早知这样,还不如让皇帝正大光明去听红楼梦。

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啊!

张说却偷偷瞄了一眼宇文融,见其面色焦虑,眼中闪过一抹笑意。

宇文融几番张嘴,但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因为他也看出来,李隆基就是在跟大臣斗气,那么现在站出来阻止,那只会招来李隆基的敌意,得不偿失。

老子正在报仇,你来打什么岔。

故此,宇文融也只能站在那里干着急,只盼着其他大臣站出来阻止。

但问题是,其他大臣也在看三个宰相的意思,但见三个宰相都不吭声,其他人,自然也得掂量下,理一理,这里面是不是还藏着玄机。

李隆基都不问大臣们,直接向李峤问道:“嗣濮王可愿担此重任?”

李峤忙道:“回陛下的话,臣主要还是负责教育改革,这等时务,臣并不擅长,但是臣有一人选,是非常适合主持此事。”

“是何人?”李隆基问道。

李峤道:“就是祁国公。”

“守一啊!”李隆基顿时显得有些犹豫。

“正是。”

李峤道:“为民置产的主张,最先就是祁国公提出来的,虽然祁国公不识书,但是祁国公常年负责殿中省,其对于工商业是极其了解,故此臣以为祁国公是上佳人选。”

潘好礼一看不是宗室,就是外戚,这是要回到女皇时代吗?顾不得那么多,立刻站出来道:“陛下,此事是国之大计,不可草率决定。”

当初传出废王立武的消息,他是第一个站出反对的,但不代表他支持王家,他只是不赞成废后,因为他认为王皇后就是后宫典范,贤良淑德,除了不生养,几乎是无可挑剔,再加上那边还是个武氏。

但他也极其反对外戚掌权。

二者并不冲突。

李隆基不露声色,只是稍稍点头,突然看向三位宰相,问道:“三位相公对此怎么看?”

张嘉贞与王守一交情非常深厚,当然是立刻站出来支持。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张说身上,但没有想到的是,张说也表示非常支持。

源乾曜一看二张都支持,他自然也不会反对,也赶紧表示支持。

大臣们都是傻眼了。

这什么情况啊?

你们怎么。

李隆基却是神情淡定,点点头,又看向宇文融,“宇文御史,关于隐患归籍一事,是你提出来的,你对此有何想法?”

宇文融当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但这气氛,他也不敢说不支持,道:“回陛下的话,王爷处处为国家考虑,令臣自惭形秽,臣也非常支持。”

李隆基笑吟吟瞧了眼潘好礼。

潘好礼见宰相们都支持,心中很是不快,但也只能悻悻退下。

一旁的王熙瞧在眼里,心想,真不愧是唐朝小阿瞒,这么快,就拿捏住众人的心态。

此时此刻,王守一上位,就只需要李隆基张一张口,再也没有任何阻碍,只见李隆基沉吟半响,突然道:“守一管着殿中省,朕是非常满意,暂时也不想做任何变动,朕再考虑考虑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