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02章 大汉天子:封萧和为大司马,晋爵济北郡侯,食邑五千户!(1 / 1)

洪武的年号,乃是萧和进献。

原本刘备想要选择“章武”为年号。

萧和却认为,刘备以草根布衣出身,奋斗半生,在年近六旬之时开创帝业,其难度可与后世那位大明太祖相媲美。

刘备的功业经历,绝对配得上洪武这个年号。

登基大典结束,刘备第一件事,自然是大封群臣。

刘熙让位有功,降为山阳王,食邑万户,授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之权,于封国内依旧保留天子仪仗。

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文臣武将,原本的官职都是楚王国官职,并非汉官。

如今刘备继承大统,登基称帝,自然便要授与他们相应的汉朝官职。

如原本关羽的楚国大将军,顺理成章便升任汉朝大将军。

只是从楚国大将军,到汉朝大将军,官名虽有所变化,权力却并无多少变化。

于是刘备便在爵位上,对众臣进行了补偿。

凡文臣武将,爵位皆在原有基础上晋升一级,如关羽便由原先的乡侯,晋升为了县侯。

诸葛亮则以萧何之功,由原来的楚国国相,升为了汉朝丞相,总揽政事,为文臣之首。

唯一例外的便是萧和。

刘备将他的官职,由原先的楚国太尉,升格为了汉朝大司马。

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与大将军同为武官之首。

大司马掌武事,有调兵之权,大将军掌征伐,有统军之权。

此时萧和官职,名义上已与岳丈关羽齐平,甚至还略高。

除了官职之外,便是爵位。

萧和的爵位,在刘备称王之后,已经晋爵到县侯。

当时楚国上下,唯萧和一人爵位是县侯,就连关羽也只是一个乡侯。

而今关羽等爵位已晋升到县侯,萧和的爵位不可能不升。

只是县侯再往上升,那就是国公了!

刘备最初便有封萧和为公的意思。

萧和自然是坚辞不授,态度决绝的拒绝。

那可是公爵啊,他怎么敢接。

公与县侯,虽只有一级之差,却有天壤之差。

公可建国,自选百官!

刘备也好,曹操也罢,皆是从封公建国开始,踏出了称帝的第一步。

你身为臣子,却晋封国公,你是几个意思?

难不成你也想走天子刘备走过的老路?

萧和何等的精明,哪怕知道老刘对他是绝对的信任,并无丝毫猜忌,却也绝不可能越过那一道界限,接受公爵的封授。

萧和坚辞不授的态度,却让刘备有些头疼了。

萧和的顾虑他自然清楚,可若不给萧和晋爵,他心里边又过意不去。

于是在几经权衡思索后,刘备是灵光一闪,特意为萧和在县侯与国公之间,新创了一个“郡侯”的爵位。

如此既能令萧和避嫌,又能满足他给萧和晋爵的执念,可谓是两全其美。

老刘这一片苦心,萧和着实是心中感动。

到了这般地步,若再坚持拒绝,那就是不给天子面子,不能体会天子一片圣心。

于是萧和在两度婉拒之后,终究是接受了刘备封赐,晋爵为济北郡侯,食邑五千户。

大封群臣之后,便是册封皇后与太子。

皇后方面,糜氏作为正妻,膝下又有刘裕这位皇子,糜氏一族又有从龙之功,毫无争议的被立为了皇后。

至于太子立谁,却让刘备犯了难。

长子刘禅已痴呆,自然不可能立为太子。

糜氏虽为皇后,其子刘裕尚幼,自然也不可能被立为太子。

三子刘理虽颇有才略,然则却为三子。

二子刘永虽为长子,论德行风评上要略胜于刘理,然则论才略却又要逊色三分。

一时之间,刘备依旧难以决断立谁为太子。

好在现下刘备虽五旬过半,身体却还算健朗,倒也没到了非立太子不可的地步。

于是一番权衡后,刘备决定暂不立太子,先封诸子为王。

其中长子刘禅为晋王,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四子刘裕为宋王,五子刘渊则为赵王。

皇后诸王皆立,刘备旋即下诏,犒赏三军将士,大赦天下。

长安,魏皇宫。

一道刘备称帝的情报,已送到了曹操的案头。

“大耳贼,织席贩履之徒,竟然也敢称帝,与朕平起平坐?”

“可恨,可恨~~”

曹操是怒不可遏,将那道刘备称帝的密报,狠狠的扔在了阶前。

大殿内,一片议论。

在场的魏国群臣们,除了愤恨之外,最多的则是担忧。

你曹操称帝,目的就是为给雍凉关陇士族豪姓加官进爵,以争取这些人与你同舟共济。

现下好了,人家刘备也称帝了。

你能给的,人家刘备一样能给,我们凭什么就在你曹魏一棵树上吊死?

曹操称帝的好处,就此打了一个折扣。

“大耳贼虽自诩匡扶汉室,实则野心勃勃,早就觊觎帝位,如今逼迫刘熙禅位,僭越称帝,也乃意料之中的事。”

司马懿却是一脸不以为然,丝毫不为之所震惊。

话锋一转,司马懿却眉头凝起:

“大耳贼有鲸吞天下之野心,臣料其称帝之后,必会再起倾国之兵侵我大魏。”

“根据现有的情报,大耳贼确实也在往洛阳,幽州,冀州一线调集粮草。”

“臣估算,秋后一过,大耳贼极有可能兴兵来犯。”

“我们现下重中之重,乃是为抵御伪汉来犯做好准备才是。”

司马懿一席话,令现场顿时鸦雀无声,众臣脸上的忧担愤慨,顷刻间化为惧色。

曹操也眉头紧锁,重重点头:

“仲达言之有理,现下头等大事,乃是挡住大耳贼来犯,守住我三州之地!”

“我军布防还有什么遗漏之处,众卿当畅所欲言,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才是。”

众臣纷纷进言,开始了查漏补缺。

众臣一致看法,认定刘备西侵的主攻目标,必然是并州。

那么楚军进攻的路线,多半是从冀州进攻井陉关一线,从幽州进攻平城一线,以及从河内进攻壶关一线。

魏军相应就要在井陉关,壶关,平城等太行山诸关城,屯驻重兵守御。

“众卿言之有理,若换作是朕,必也会重点进攻并州。”

“既是如此,朕就再往并州增调兵马,责令元让征调民夫,继续修筑加固井陉等诸关,以确保万无一失!”

曹操听着众臣的进言,盯着地图微微点头。

抗击汉军来犯的战略,似乎就此定下。

这时。

一直沉默不语的贾诩,却忽然开口道:

“陛下,老臣以为,我军此番能否挡住汉军来犯,关键不在于关城坚不坚固,将士们精不精锐。”

“关键在于,那萧和参战与否!”

“臣以为,我们若想挡住楚军,打赢这场并州保卫战,就必须要确保萧和不参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