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长子能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同时也为了让他能在民主社会主义党内收割一波好感,怀特·迪蒙决定把“力捧”北川秀的重任全权交托给佩特。
佩特知道此事意义重大,也知道自己得靠这事重新在父亲和一众党派前辈面前树立起新形象,便认真的点了点头,保证一丝不差的完成任务。
另一边,和奥利维亚享用完了美味的烛光晚餐后,北川秀又带着丫头去了歌德街压马路,顺便从她嘴里探探韦特海默家族的口风。
香奈儿集团这几年发展迅猛,尤其是千禧年后,随着互联网经济和购物的出现,香奈儿集团在全球市场又焕发了第二春,成为顶级奢牌里无法被忽略的一个存在。
这种全球头部公司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很大,即便文娱产业不是他们的主要经营方向,但只要他们稍微动动手指,那些头部新闻集团就会乖乖让出一条道来——
万一《7月22日》在西方文学市场严重受阻,仅有美国奥特里家族这一层关系的北川秀还真不好搞定这事。
如果香奈儿集团肯出手帮忙的话,那一切就都好了。
聪明绝顶的奥利维亚很快就意识到北川哥哥的新书可能会惹恼一大片白人贵族。
那的出版和发行就会严重受阻。
他有意无意打听香奈儿集团的风向,看来是希望找一个西方商界的头部托拉斯来帮忙搞定西方文学市场。
奥利维亚甜甜一笑,心中马上编织出了一套完美的计划。
她绝对不会让北川哥哥叫板挪威民主社会主义党的新书四处碰的!
聊完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北川秀又把话题拐回到了最初认识奥利维亚时,他曾给过她的一个承诺。
那时在法国初见,丫头还是个任性刁蛮的公主,甚至在得知北川秀有女友的情况下,还主动表白,希望能成为他的情人!
十五六岁的奥利维亚给了北川秀极深的印象,间接促成了《追忆似水年华》的诞生。
不过《追忆似水年华》里,以奥利维亚为原型写的希尔贝特·斯万姐的戏份不多,也不是完全按照她的性格来描述。
北川秀曾答应为奥利维亚量身打造一部作品,让全世界都能真正认识韦特海默家的这个魔女。
在经过许久的思考,以及这次与成年后的奥利维亚深入交流后,一部完美契合奥利维亚需求的通俗出现在了北川秀的脑海中。
1955年9月15日,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出名的作品《洛丽塔》由法国巴黎的奥林匹克出版社出版并大量发行。
这部起初被美国全面禁售,一度被美国文学界的泰山北斗们列为“绝对不能看的禁书”,被许多自诩清高的文学家们视为洪水猛兽、不干净的书籍。
但无论美国文学界怎么诋毁这部作品,其他国家的文坛又怎么对《洛丽塔》讳莫如深,法国人依旧对它爱得死去活来。
《洛丽塔》在法国出版后不到一个月就卖出了近百万册,并在当年蝉联了各种图书销售榜的冠军!
为了能买到巴黎奥利匹克出版社的原版图书,许多法国人连夜从全国各地赶到巴黎,深夜排队到天亮,只为等书店开门瞬间抢购这部出版社承诺只排版印刷150万册的原版图书!
《洛丽塔》里的禁忌恋爱与大胆露骨的欲望描写很戳法国人的点。
他们以浪漫自居,以爱情为人生的第一重要之物,《洛丽塔》这个悲剧恋爱故事简直完美契合他们想要的所有感觉。
《洛丽塔》在法国大爆后,又有几十个国家的出版界冒着被国内文学界怒喷的风险,把它的海外出版权给买了过来。
结果显而易见。
但凡出版了《洛丽塔》的出版社,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文学市场,都在50年代大赚特赚,全成了文学寒冬下逆流而上的一艘艘舰船。
于是三年后,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美国当局放开了对《洛丽塔》的管制。
1958年,美国时代出版社终于出版了《洛丽塔》,在出版当月,《洛丽塔》便一路蹿升到《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的第一位!
这部开创了“萝莉”元素和“洛丽塔”风格,这些东西一直影响着后世,直到2020年后,这类元素依旧是文学市场的顶流和经久不衰的看点。
更离谱的是,在首次出版42年后,也就是1997年,美国的狮门影业公司和法国的AMLF影视公司联合出品了一部同名电影。
电影版《洛丽塔》因内容问题,只能在意大利进行首映,且只在少量影院的某些档期上映。
即便如此,《洛丽塔》还是在意大利斩获了数千万美元的总票房,并在多个电影节上获得各类不计其数的奖项。
时隔近70年,在北川秀穿越而来的2024年,《洛丽塔》依旧是一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顶级电影。
其原著一版再版,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一部大众文学作品。
北川秀最开始想用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毕竟电影里的冷酷杀手大叔里昂与萝莉玛蒂尔达深入人心,是世界电影史里都排得上号的经典荧幕CP。
但这部电影只有吕克·贝松的电影脚本,并没有原著,其对后世的影响力也不如《洛丽塔》那么深远。
之前这类影片改书的文抄,北川秀已经在《恶女》、《黑暗中的孩子们》上用过了。
比起那些有原著的影视作品,这种无中生有的作品更考验北川秀的个人写作能力,也很考验这个平行世界的市场接受度。
总体来,既然有《洛丽塔》这个更好的选择,他就没必要选《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个代餐了。
不过吕克·贝松这部在全球狂揽2000多万美元票房的佳作还是值得文抄的,以后可以考虑交给某个弟子来写。
“真的嘛?!北川哥哥这次你不会再骗我了吧~”奥利维亚听得两眼放光,瞬间就激动了起来。
虽她从十五六岁就被北川秀放鸽子到二十岁,但每次北川秀提及此事,她还是非常期待和相信的。
“当然是真的,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了?”北川秀脸不红心不跳地回答道。
为了让快有“狼来了”后遗症的丫头彻底放心,北川秀干脆把《洛丽塔》的大致剧情构思告诉了她。
反正这部不像《7月22日》那么敏感,而且本来也是他写给丫头的生日礼物,告诉她也没事。
奥利维亚兴趣十足,但这次她果断叫停了北川秀,不希望对方剧透太多,导致自己看到实体书时会没那么惊喜。
听到北川秀已经有了详细的构思和设定,她就知道随时能写出来了。
北川哥哥特意把《洛丽塔》摆出来,就是为了让自己安心,代表这次他不会放鸽子了。
奥利维亚觉得自己能确信这点就足够了。
聊完《洛丽塔》,天色渐晚,斯德哥尔摩的街头也不再平和,街头巷尾多了一些形迹可疑,全身笼罩在黑色长袍里的男男女女。
这种偏远国,犯罪率其实比发展中国家和后国家还高,且因为国民大多衣食无忧,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用来为非作歹,所以也有不少人脑子有病,会突然干些离奇的事。
挪威和瑞典有大量吃饱了饭没事干的白左,也是其独特的国家体系和氛围造成的。
北川秀不敢带着年轻漂亮的奥利维亚在夜幕下的斯德哥尔摩瞎逛,便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让它把自己和丫头送回了文学院安排的五星级酒店。
奥利维亚在法国见惯了乱七八糟的事——法国佬的脑子也不太好使,很多都喜欢嗑药和犯罪,因此她并不感到害怕。
她倒是想和北川秀再多压一会儿马路,可惜北川哥哥非要拉着她回酒店。
看着车窗外飞快成为倒影的各类夜景,一向活泼的奥利维亚突然安静了下来。
下次再见北川哥哥会是什么时候呢?
她抚摸着冰凉的车窗,不由得惆怅了起来。
翌日清晨。
北川秀一个人回了一趟瑞典文学院,和院内的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与沟通。
克努特等人非常看好《童年》,认为这是一部板上钉钉的旷世奇作。
惟一让这些老头老太担心的是,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一共有三部,后面的《在人间》、《我的大学》尚在襁褓之中,他们不清楚北川秀是否还能保持《童年》这种极高的作品质量。
很多名著都是因为续作口碑太差,导致首部作品的文史地位也一千丈,最后只能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上。
如果不涉及到明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他们倒也不会如此担忧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里的后两部。
可现在两者的命运息息相关,万一北川秀突然来坨大的,他们该怎么办?
北川秀很理解这些老头老太的担忧点,便把他在下诺夫哥罗德和喀山的采风经历简单了下。
他没法剧透《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但可以让这些文坛大佬们明白他的创作能力和决心。
听到北川秀如此精心的设计过后两部作品的剧情与细节,瑞典文学院的一群老头老太们顿时放心不少。
简单交流的最后,身为评委会主席的谢尔还是不放心的起了公开课上的事。
白左势力是瑞典和挪威不可忽视的一股巨大力量。
且这些人和美国等强国的豪族息息相关,不少人甚至掌握着各界的话语权和重要资源。
得罪这批人,谢尔认为北川秀也要考虑下会不会影响到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后续发售。
如果作品不能取得突破性的口碑,那他们这些终身评委也不好拉偏架,将北川秀的名字强行按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奖杯上。
谢尔有意无意暗示北川秀可以暂时别发那部“意气之作”。
这种东西,什么时候发都不晚,没必要卡在这个节点发出来。
听闻此言,北川秀刚想复述一遍自己对克努特的话,没想到沉默许久的克努特先站了起来,把那句“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文学奖项”给直接搬了出来。
他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解读与感悟让谢尔哑口无言。
其他终身评委也被北川秀的这句话所震撼和折服。
他们和克努特一样,因为长时间为这个奖项工作,长时间在瑞典文学院教书育人,享受身为世界文坛顶尖大佬的快感,所以渐渐有些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在为世界文坛服务,还是在为诺贝尔文学奖服务。
这些年有争议的评奖次数越来越多,不仅仅是文学奖,其他奖项也多次遭到各界质疑。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这群所谓的评选人有点迷失了。
克努特的一番话一下子喊醒了他们一群人。
警钟长鸣,振聋发聩。
“你北川老师的对,太拘泥于奖项本身,只会真正毁了这个奖项。
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文学奖项。
这句话的真好啊!
您是真正的文学家,北川老师。
我要为我先前的傲慢向您道歉!”
之前对北川秀一直抱有敌意的夏丝汀·艾克曼忽然起身。
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竟然摘掉头上的毡帽,毕恭毕敬地对北川秀鞠了一躬,让其他人瞬间惊掉了下巴!
夏丝汀·艾克曼的桀骜和自负是出了名的。
十八位终身评委里,只有她和卡塔琳娜(阿尔诺的妻子)两名女性。
卡塔琳娜就是丈夫的傀儡,对任何文学作品都持中立态度。
夏丝汀则是有名的“老辣椒”,谁遇见她都得碰一鼻子灰,要是不慎被她盯上,必然会被辣得嘴角发麻。
现在最难缠的夏丝汀都认可了北川秀,一旁观察的马悦然觉得北川秀这次是真稳了。
只要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和后面那本新书别出什么幺蛾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