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4章 太子殿下可能比皇帝更加高明!(1 / 1)

第464章太子殿下可能比皇帝更加高明!

礼部侍郎看着在场的文官非常的不理解。

“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道理,连太子殿下都不知道吗?

为什么这么浅显的道理,天下人都不知道?

就连最基本的赋税上面,那些个生意人难道不知道我们在努力的让他们少交一点税吗?

少交一点税对他们难道不好吗?

为什么这些生意人都不理解我们?

还要跟着陈寒那样的乱臣贼子进行所谓的改革变法?

他们笨,他们脑子缺根弦。”

礼部侍郎大声的叫喊着。

他不理解陈寒的改革,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觉得好。

他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反对陈寒的改革?

唯有他们这些文官看到了改革的危害。

即便他们曾经看不起的那些生意人,在被陈寒征收了高额的赋税之后,也没有站出来反对。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官员们普遍认为,低税收必然对纳税人有好处。

然而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以现在大明的例子,就显示出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陈寒很想跟他们说。

税收收入的不足,意味着朝廷不能充分的管理大明的资源。

这样实际上会对纳税人不利。

在改革之前,纵观整个大明,资金不足导致了许多朝廷职能的丧失。

其中最明显的不足就是,很多官员没有下乡的能力。

地方上面的行政管理与职能,完全交给了自治的村庄联合。

以三老为首的所谓的德高望重的老者,对乡村进行管理以至于让权力钻了空子。

大量的败类与当地官府勾结压迫百姓。

但现在却不一样,陈寒将这种事情都给通通摒弃掉。

不仅让税务稽查司深入到乡村这一级。

更是从此让权力可以下乡。

如此带来的职能上面的管理,让老百姓们从混乱的管理制度当中解救出来。

虽然他们会直面朝廷官府,但不代表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反倒因为有了朝廷直辖的能力,让他们中间不管是交税、还是服徭役之类的,都有了透明公正的制度。

不再被某些个人给利用。

但是这一切的改革变法,对于从旧制度当中走过来的儒家文化人而言,那就是异端邪说。

不仅是在税收上面就连基本的职能的改革变法,对于他们来讲那都是改变了祖宗成法。

那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所以礼部侍郎此时歇斯底里。

就因为随着陈寒的改革越来越深入,即便是在战争当中都能够感受得到他们害怕。

尤其是像礼部侍郎这种一直以来都以自己科举考试,当上官员为农的官员更害怕以后的改革会冲击他们的利益。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这种苗头。

比如现在陈寒在赋税上面的改革摊丁入亩、官身一体纳粮就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個官绅们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

就是将大量的自家的子弟培养成有功名的人,然后将土地都给挂靠在这些子弟身上,从此可以躲避赋税。

然而陈寒却将这一现象,完全给透明化了。

让他们从此之后也要缴纳赋税。

把他们的土地全部都给丈量完了之后,按照土地拥有多少来缴纳付税。

不再按照曾经旧制度的人头税来算。

人头税完全摊入到了土地税当中。

以前谁家人头多谁家就得多交钱。

可现在不一样了,谁家的地多就多交钱。

至于免除掉的人头税,全部按照之前赋税多少,摊到了田地税当中。

也就是说现在的田地税可不仅包含了之前的田地税,更包含了大部分人丁税。

那些没有田地,但是人口又多的穷苦百姓不用担心人头税了。

他们不需要隐藏自家的户口,那些黑户通通都冒了出来。

这些都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用在哪里呢?

既然土地税已经被免除,无需那么多人被钉死在土地上面。

那就可以到城里面去务工。

之前是因为有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人口的流动。

现在因为经济的发展,在陈寒的建议之下,老朱对户籍管理制度有所松懈。

百姓们可以随意的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其他地方去谋生。

其实老爷子现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底气。

不仅是因为经济开放之后,如今老百姓们可以到地方上去谋生,不再会因为吃不着饭而造反。

不会像他之前在元朝末年的时候讨饭都讨不到,面临着饿死的危机。

更重要的是地方上的军队拥有了更加先进的武器之后,根本不用担心流寇草民们起义造反。

就像现在燕王朱棣带领着几万北伐大军,不就以牺牲一百来人的代价把蒙古鞑子打的落花流水?

俘虏了他们十几万吗?

这都是因为经济发展起来了,科技发展起来了。

所以将士们手上的武器就硬起来了。

不可能会让那些草寇有机会和大明的正规军有对抗的本钱也。

正因为有这些存在,所以朱元璋才放心的将。老百姓们都给释放了出来。

而这一切在那些文官的眼里面呢,就是离经叛道。

百姓就应该永永远远的扎根在土地上面。

然后生产出粮食给他们这些当官的吃喝。

老百姓就应该被他们永远的剥削。

只要谁为老百姓说情这些个官员们就会跳出来。

就会认为这就是离经叛道,这就是在胡乱瞎搞。

官员们看到礼部侍郎歇斯底里之后长叹一口气。

他们知道礼部侍郎现在已经变的不可理喻。

于是有官员就劝说起来,“其实本官倒是觉得陈寒的改革变法,对咱们变化也挺大的。

就不说别的,俸禄的提高,难道诸位没有享受到这种好处吗?”

礼部侍郎听到这话之后更加歇斯底里:“本官在乎他那点银子?

本官在乎的是脸面;

本官在乎的是大明的千年传承;

本官在乎的是儒家的千年根基。

这一切都被那个家伙给破坏。

孔家被灭门之后,咱们读书人唯一的神圣也被破坏。

难道你们不生气吗?”

文官都很生气,就像信仰被破灭了。

但他们更明白,即便是没有孔家战,其实骨子里边的儒家思想,根本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的就被磨灭掉。

divclass=contentadv再说现在讨论的也不是这些,也礼部侍郎却更加歇斯底里。

他之所以这么生气。

是因为陈寒之前改革变法对儒家的侵害。

就因为陈寒的改革变法,破坏了儒家的传承,才让他如此的生气。

才让他将陈寒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想象成离经叛道。

都想象成,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侵略。

都想象成对读书人的侵害。

甚至想象成对自己的侵害。

所以对因为陈寒改革变法而变得越来越好的一切事物,他都采取反对意见。

如今就像朱棣这样。

由于朱棣率领的是,全部由陈寒改革变法提供的武器装备,赢得了这场巨大的胜利,却让礼部侍郎非常的生气。

在他的眼里只有一个念头。

凭什么陈寒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

凭什么陈寒做出来的武器装备这么好?

凭什么这些东西都不是我们文官的骄傲?

凭什么这些不是我们文官提出来的?

凭什么不是我提出来的?

他羡慕嫉妒愤怒。

看到礼部侍郎这般的撕破脸面,其他人不知道该怎么去劝说他。

礼部侍郎一个人握紧拳头:“朱棣这个王八蛋,敢怂恿百姓侮辱钦差大臣,本官一定要弹劾他。

他在北平府欺上瞒下,连百姓都被欺骗。

绝对不可能只损伤一百人。

本官不信,本官不信。”

他喊着不信,就是想要找出朱棣弄虚作假的证据,但是却又找不出来。

所以他十分的愤怒。

无能狂怒,说的就是这种人。

其他人小声的在边上议论,“看起来这家伙已经疯了,咱们还是得另寻他路,绝不能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

从种种迹象已经表明,燕王殿下并没有弄虚作假,一切的数据都是真实的。

咱们立刻形成一份属于咱们自己的奏章,交由陛下和太子殿下。

若是跟着这家伙走下去,咱们势必没好下场。”

剩下的官员可是很明白陛下还有太子殿下,甚至陈寒对于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有多么严格的惩罚。

他们一分析就明白。

太子殿下肯定是知道,燕王殿下上报上去的奏章没有虚假的成分,所以才放心大胆的让他们这些文官来调查。

甚至他们还分析出来,可能是因为相信燕王殿下的实力和陈寒改革变法之后武器装备的威力,故而故意需要这些文官调查出与朱棣所上报的情况一样的数据,这样就更加有说服力。

今后那些文官就得闭上嘴,再也不敢说出一点反对改革变法的话来。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他们背地里边十分佩服太子朱标。

“调查了这些天之后,我才真正佩服太子殿下,这是多有信心才能够这般的信任燕王殿下。

这是多么有信心才那么坚信,武器装备的提升,必然对咱们大明军队的武力有巨大的提升。”

其他的官员纷纷附和,“谁说不是,别看咱们太子殿下平日里文文弱弱。

好像对文官颇为的重用,其实不然,他骨子里边与陛下是一个模子刻出来。

只是我们都忽略了太子殿下的狠辣。

甚至都忽略了他的殿下的决断。

我们害怕陛下却对太子殿下并没多少畏惧。

但是从今天这件事情看出,其实太子殿下就像灯下黑夜一般隐藏在暗处,默默关注着我们所有人的行动,他比陛下手段更加高明。”

现在这些官员们已提到太子朱标心里面就有一种感觉。

甚至是有种感觉,就如这位官员说的那样。

太子朱标不是那种显山露水的人,他一直都好像是躲在皇帝陛下身后边的。

所以让很多人都没有太注意到这位皇太子殿下。

甚至觉得皇太子有点软弱。

但现在看起来并不是这样,甚至不仅不软弱,而且还非常的有城府。

明知道燕王殿下那边并没有弄虚作假,但是他不说,也没有站出来维护,没有让文官们对太子殿下有丝毫的怀疑。

反而是觉得太子殿下也支持这场行动,内心非常的有信心。

于是他们来到了北平府进行调查。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才发觉不仅没有造假,反而是少报了战损。

这么一来他们才明白。

一定是太子殿下,那边其实早就已经得知了消息,早就掌握了前方战况情报,故意卖个破绽给官员们。

让官员们有信心前去调查。

就是想要借官员们的嘴,说出燕王殿下并没有一丝一毫造假的可能性。

就是要借他们这张嘴,告知全天下,我们文官调查出来的情况,与燕王殿一下上报出来的情况是一致的。

今后谁要是怀疑燕王殿下造假,那就是跟我们过意不去。

现在全天下都知道文官对改革变法有很大的意见。

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会说改革变法之后的好处。

但是随着这次的调查却打脸了。

那些文官他们觉得燕王殿下一定是在弄虚作假,但事实却发现根本不是。

这样一来的话,将会大大的提升武将派的威望。

真是抱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啊。

官员们不得不去佩服太子殿下的这个布局。

因为当时在朝堂上就连陈寒都非常生气。

尤其是听到文官们对于武将派少报战损比这件事,有多么的愤怒。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陈寒急了。

但是太子殿下却风轻云淡,让不少的文官出现了错觉。

以为太子殿下是同意自己的人去调查。

可没有想到,藏着的居然是这样的心思。

是想让文官们给燕王殿下洗白,不不……不能说洗白。

是想让文官们给燕王殿下正明。

高明!

实在是高明。

让本来很对改革变法的这些文官亲自说出来,改革变法是好的。

那不仅是打脸那么简单,通过反对者来证明改革变法是有用的,那就大大的增加了信服力。

文官们想到了这一点之后,对边上几个人说道,“礼部侍郎已经疯了,咱们不能跟他在一条船上。

何不如现在马上去见一见燕王殿下,跟殿下说明白情况,至少要把咱们从泥坑里边摘出来。”

其他的官员都很同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