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38章 加官进爵!陈寒进封虔国公!!(1 / 1)

第238章加官进爵!陈寒进封虔国公!!

一开始有关的衙门都会觉得开放了,夜市之后,

大家伙来来往往流动太大,一定会导致更多的流言蜚语也好,混乱也好,

会让更多的人卷入到不可预知的事件当中去,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老百姓们,都自发的在维护着市面上的市容市貌,

也非常珍惜眼前这难得的市容。

商人们更加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的做买卖,

整个京城都相当和谐。

物质上面的富足,使百姓们终于在精神上面,有了更高的追求。

这一点是很多人没有想象到的,

即便是有很多的读书人一再地强调说是开放了夜市之后,

那么为非作歹的人会更多,犯罪率也会更高之类的。

但并没有如同他们所想的那样。

开放气象,促进了繁荣景象。

让来到大明王朝朝贡的这些一个外国使臣们个个是看得目瞪口呆。

让他们同一时间想到了一个名词,那就是盛唐气象。

也只有在盛唐时候,才能真正看到如今的这番景象。

也只有在那样的一个时代,才能够感受到万国来朝的盛世。

也只有在那样的一个朝代,才真正能够感受得到的是开放和包容,兼收并蓄。

陈寒所营造出来的这个夜市以及大明王朝的强悍气象,

终于是让这些一个朝贡的使臣们知道,陈寒他们绝不是仅仅为了好看就去做这些,

而是真正的追求着大唐王朝的那些气象,

甚至陈寒的目标估计是要比大唐气象更加的隆重才是。

一想到这里这些个使臣们,个个都对如今大明王朝的景象佩服的五体投地。

所有人这才看到,原来陈寒他们的改革,居然在悄无声息当中已经变得如此的深入人心,

真的是润物细无声,真的是让人没有想到。

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大家伙的生活习惯。

这要是放在之前,怎么可能会出现玻璃红砖水泥。

百姓们甚至连听说都很难,就更不要说见识到。

可正因为有了陈寒的改变他们才能在这个时代,享受到超越时代的产物。

这就是改革的魅力所在。

在之前,怎么可能会有人想着说,要去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家的房屋,

怎么可能会有人想着说把自家的房屋的窗户装饰成玻璃,

怎么可能能够感受得到,水泥的坚实。

正因为这些个变化,才让现在大明王朝的百姓们看到了改革的成功,

正因为这些变化,才让现在的大明王朝具备了震撼人心的气魄。

这些外国使臣来到了大明京城之后,第一感官就是回到了像书本上面才会记录的大唐的气象,

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大唐才有这样的气魄。

其他的王朝都是在效仿而已。

但是如今的大明确有别于大唐。

因为大唐不管怎样的繁荣。

其实本质都没有超脱于上千年来的物质,

但是大明不一样,

大明现在出现的水泥和玻璃,就是自古没有出现过的东西。

从这个方面来讲,大明又已经超越了大唐王朝。

所以外国使臣们才会有错觉。

也正因为陈寒所营造的这些气象,才能让南洋那些国家的使臣,

在听完了陈寒的话之后,不再会觉得陈寒说的那都是些骗人的东西,

而是觉得有朝一日可能真的会实现。

如果自己能够在这个时候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把更多的宝钞弄到在自己手上,说不定过个一两年就会发现,原来真的是升值了,

原来真的可以做的像陈寒说的那样,把自己手上的这点钱涨了三四倍。

南洋这些个国家,特别是开完会的这些个国家的使臣们,

现在这时候可不再像之前那样的怀疑了。

尤其是看到了现在大明所展现出来的魄力之后,

一想到这里,他们的野心可就张开了。

……

此时坐在奉天殿,最上面席位的陈寒和江都郡主怎么都没有想到,

老爷子会这么安排,甚至也没有想到,老爷子对陈寒的器重到了这种程度。

如今万国来朝,举国都已经知道,太子殿下的这一次生辰,

可不仅仅只是一次生辰那么简单,

有可能是代表着一种政治倾向,

有可能是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消息。

想到这里他们个个都在期待着。

那些个来朝贡的外国使臣们也在期待着。

使臣们在期待着大明的皇帝陛下,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也在期待着,在这种情况之下,会不会颁布一些对于藩属国有利的律法。

朱元璋的确是如同所有人所想象那样,是有一些事情是要宣布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此时陈寒的功绩。

“诸位爱卿以及使臣,你们有所不知的是,我大明出了一位奇才,

就是陈寒陈知年,他不仅带领大明,在一年之内就攀升到了如今的盛景,

更是在你们都不知道的情况之下,做了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

所以在陈寒的爵位上再晋升,你们应当没有一点意见。”

他说完这番话之后,看向了下面的文武大臣,

以及那些朝贡的使臣,

着重将陈寒给介绍。

皇帝的话只能传达到近前的大臣,但在他的天语纶音为近旁的高级武官二人传达下来,

二人传四人,

而后八人、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联声传喝,

最后大汉将军三百二十人以最大的肺活量齐声传达,声震屋瓦,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各国使臣,震惊不已。

原来这一切都是这个陈寒在做的,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个年轻人的所作所为。

大家伙听完了之后都是窃窃私语,

虽然大明王朝的这些文武官员们对陈寒未必大家伙都心服口服,因为陈寒把孔家搞成那样子,

所以没有觉得什么,但对于外国使臣们来讲,

陈寒的出现就犹如一颗闪亮的流星,从大明王朝上空划过一样,

或许陈寒的改革真的能够让大明王朝回到大唐那样的盛景。

西域各国的使臣,这个时候在看向了陈寒的时候,更是诧异到了极点,

如果真能真让大明王朝恢复到大唐那样的国力的话,

西域各国可就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现在虽然大家伙表面上臣服在大明王朝的铁蹄之下,

表面上恭顺明朝在西域设立的都司衙门,

其实只不过是给大明一个面子,大家都不知道大明会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没有撕破这张脸而已。

可是当他们听到陈寒在一年之内,就将大明王朝改变成了现在这副样子的时候,露出了恐惧的神色。

大唐当年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只有西域各国的这些使臣们是非常清楚的。

虽然过去了五六百年,但是当年大唐的盛景是个什么样子,他们依旧记忆犹新,

依旧一提到那个时候,就胆战心惊,

那个年代,大唐将星如云;

那个年代,大唐铁骑过处,所有的国家都难以抵挡,

只能真正的俯首称臣,甚至只能是乖乖的来到当初大唐都城长安城,

把当时的李世民,这位汉人皇帝尊称为天可汗,

他们真的是心服口服吗?

不!

那都是因为被打怕了,

而现在如此多年过去,即便是当年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在征服他们的时候,

也并没有像当前的气象,

当年的蒙古铁骑虽然厉害,

但他们的国力并不见得有多么的强大,

西域各国在蒙古人的铁骑之下也是在虚与委蛇,

虽然当时臣服,但是蒙古铁骑一离开,他们立刻死灰复燃。

因为他们知道,蒙古人虽然强大,却并不能够真正的统治那么庞大的一个帝国。

而现在他们却有点心惊胆战。

如果大明王朝真的像大唐一样,

那肯定会再次启动对西域各国的征伐,

届时,自家要如何自处?

于是他们之间交头接耳的议论:

“不会吧,如果他们真的恢复了大唐那样的气象?”

“如果真是那样,咱们岂不是又要作战?又要再一次将咱们置之于铁蹄之下?”

战争的阴影一时间,笼罩在了这些西域各国的使臣脸上。

一时间让他们个个脸上变得青白;

一时之间让他们个个是坐立不安。

原本来到大明朝贡是一件令他们欣喜的事情,

他们可以将自家土特产,水果干之类的贩卖到大明王朝,换一个好的好价钱。

可没想到,却得知这么个消息,于是如同一盆凉水浇从头浇到脚,一下让他们清醒过来。

大明王朝会像其他的大唐王朝一样,对西域这些个地方有着庞大的野心,

他们永远不甘心,守在中原地带永远是希望四处扩张。

而西域那一片地方,物产很丰富,地域辽阔,

更能够通达西方许多的波斯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那时候西域各国将会是大明王朝征伐西边的绊脚石,

到时候势必又要让自己的人陷入战火当中。

所以听到大明皇帝这么说之后,西域各国脸上的表情都非常的难看,

甚至他们都比阿拉伯国家来的使臣脸色更加难看。

文武大臣听完朱元璋的那些话之后,有点不想承认,

可是也值得无奈的承认,陈寒这一年的确是取得了一些令人非常震惊的成就。

陈寒改变了大明王朝现在的格局,

改变了大明王朝的百姓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巨大的功绩。

尤其是这几个月陈寒虽然回来了,但从倭奴那边一船接着一船的白银运回来之后,

让老百姓们,还有这些当官的,能够把自己手上处理不掉的宝钞兑换成白银,存放在家里边的地窖里,

让他们心里面终于心安一点,

让他们终于不再感觉到自己的心在悬着,

让他们终于感觉到即便大明宝钞再次贬值,

他们也能抵抗得了这场风波。

一想到这一切的功劳都是因为陈寒给予的,他们心里面就膈应,他们就觉得不舒服。

他们宁愿这些黄金白银没有流入到自己的口袋里边,也不想承认这是自己欠了陈寒的人情,

但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不想承认,也不得不去承认。

燕王、周王他们坐在陈寒的对面,看着在丹陛之上父亲以及自己的大哥,

虽然他们早就对陈寒心服口服,但是听到父亲要把陈寒封为国公,还是有点诧异。

虽然陈寒的到来,让大明更加辉煌,

但他们心里面也是觉得陈寒这么年轻,会不会惹来一些不必要的猜疑,

这样的猜疑不仅会减损父皇的威严,

更会为陈寒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想到陈寒的成就,马上又想起来一句话——英雄不再少年!

一想到这里,他们看向陈寒的成色,充满了佩服。

对于陈寒能够获得更高的爵位,让陈寒能够。加官进爵他们一丁点意见都没有。

于是晋王带头先行站了出来,

接着是燕王、周王、楚王、湘王他们全部都站了出来。

他们大声地喊道,“父皇,您要晋升陈寒的爵位,我等心服口服!”

“我等也觉得很的功劳,当个国公爷都绰绰有余!”

“如今只是平虏侯实在是不公平,若父皇都不另加升赏,我等都要为先生叫屈!”

说到后面他们已经喊陈寒为先生了。

因为他们最近这一个月已经入股了陈寒所创造了大明商会,也拿到了自己的股份。

所以知道,陈寒只有爵位更高,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他们更加希望陈寒一片坦途,更希望陈寒握有更高的权力,

这样才能带领着大家一起前进。

接着是夏元吉、铁铉、蹇义、徐辉祖等人也纷纷站了出来,“臣等附议!”

然后是内阁的阁臣,也都站了出来:“臣等附议!”

亲王和文武大臣都站出来,要给陈寒加官进爵,其他人还能够说什么?

于是文武官员纷纷是站了出来,“臣等附议!”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哈哈大笑:“好好,既然藩王和爱卿们如此同心协力,

此乃我大明幸事,我大明幸事也!!

朕心意已决,晋封陈寒为虔国公,食邑两千石!!”

之所以封陈寒为虔国公,是因为陈寒跟他们说过,

他的家乡简称为虔诚的‘虔’,所以封虔国公,

其实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就凭陈寒救了自己的长子朱标这一点来说,封陈寒当个亲王都不为过,

不过这实在是与理不合,所以才勉为其难封陈寒一个国公。

陈寒被封为国公之后,文武大臣皆是朝着陈寒躬身行礼。

除了那些是国公的爵位的人不用行礼之外,其他人接受躬身参拜:“臣等,参见虔国公!!”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