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3章 我有一个朋友(1 / 1)

夜色笼罩省委大院,一号楼灯火通明。

林峥推开家门,微微有些吃惊。

夫人周雪琴坐在沙发上,旁边坐着儿子。

自从上了大学,周跃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回来也总是带着疏离和叛逆。

今天却不同。

他正和周雪琴说着什么,脸上甚至带着些许笑意。

看到林峥进来,周跃民站起身。

“爸。”

这一声称呼,显得十分自然,没有了以往的生硬和抵触。

林峥脚步微顿,看向周雪琴。

这是啥情况?

周雪琴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示意她也不清楚状况。

林峥心里一动。

事有反常必有妖。

儿子反常,必有所求。

没生活费了?

还是想要什么大宗消费?

不是很过分,答应他也就算了。

就当是对于林城那一晚的补偿吧。

“吴阿姨,泡两杯茶,送到书房。”他吩咐保姆。

然后转向周跃民。

“跟我进来。”

书房门关上,隔绝了外面的声音。

父子俩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

上一次这样单独谈话,还是三年前,高考前夕。

由于周跃民思想不太稳定,周雪琴希望林峥能开导一下儿子。

只不过。

那次谈话以激烈的争吵结束。

周跃民控诉父亲常年缺席他的成长,控诉家庭的冰冷。

林峥当时只觉得这儿子被宠坏了,不懂他的难处和抱负。

父子俩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之后的高考,周跃民没有发挥好,分数线只够得上本省的清江大学。

他把这份挫折也算到了父亲的头上。

从此感情越来越少,形同路人。

今天,周跃民一开口就让林峥一怔。

“爸,对不起。”

他低着头,声音不大,却清晰。

“以前是我太幼稚,不理解您。”

林峥神色不变,没有立刻回应。

这转变过于突然。

唯一的解释,就是715那天晚上的经历。

周跃民抬起头,眼神复杂。

“那天晚上,在那个夜总会,如果不是家里出面……”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如果我只是个普通学生,家里没有任何背景,我现在肯定还在拘留所里。”

“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我根本没办法洗清。”

“不光救不了同学,还会连累家里。”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

“我以前总觉得,您的位置,束缚了我的自由,让同学们疏远我,老师讨好我,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现在我才明白,它,能保护我想保护的人。”

林峥放下茶杯,目光变得柔和。

社会的毒打,果然比父母的说教管用得多。

儿子终于开始触碰到现实坚硬冰冷的棱角了。

“你能想通这一点,不算晚。”林峥尽量将语气放得平缓。

周跃民看着父亲。

“爸,我想了很多。”

“我以前排斥这一切,现在觉得,或许我应该去争取。”

“只有站得足够高,掌握足够的力量,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这番话,带着年轻人的理想主义,甚至有些天真。

但在林峥听来,已经是巨大的进步。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不是什么高干子弟的自己。

抓住高考的机会,进入大学,拼命学习,积极参与学生会活动。

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目标就异常明确——从政。

毕业后遭遇运动,没有沉沦,反而抓住机会,帮助一位落难的老领导。

等到拨乱反正,凭借能力和眼光,成为老领导的心腹。

之后一路攀升,其中的艰辛、算计、妥协,不足为外人道。

与周家的联姻,更是关键一步。

政治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更不是非黑即白。

是平衡,是交换,是妥协的艺术。

这些事,以前跟周跃民说,他听不进去。

现在,他居然主动想要了解。

“你有这个想法,是好事。”林峥给予肯定。

“但这条路,不好走。”

他看着儿子,目光锐利。

“你的性格,棱角太分明,容易得罪人,也容易被人利用。”

“官场之上,很多时候,需要的是隐忍,是迂回。”

“面对你看不惯的人和事,不能一味地硬顶。”

说到这里,林峥脑海里闪过另一个年轻人的身影。

刘清明。

只比儿子大两三岁,行事却沉稳老练,懂得借力打力,也懂得审时度势。

“你如果真想走这条路,还需要多历练。”

林峥心里有了一个想法。

“林城那个叫刘清明的年轻警察,你还有印象吧?”

周跃民立刻点头。

“当然!715那天,是他帮了我。”

他对刘清明印象深刻,甚至有些佩服。

“他比你大不了几岁,但在处理事情上,比你成熟很多。”

林峥给出评价。

“有机会,你可以多跟他接触接触,聊一聊。”

“看看他是怎么想问题,怎么做事情的。”

周跃民脸上露出喜色。

“好!我正想找机会谢谢他。”

父亲认可他的朋友,这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亲近。

“爸,你会不会觉得,我变得有点快?”

“跃民啊,以前我也有错,没有认真听取过你的想法,如果有可能,我宁愿你没有经历过那些黑暗。”

“爸,我其实很庆幸,下学期我想转系,读中文。”

“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

林峥放下心来,儿子是真得成长了。

千里之外,惠阳市下辖的王家峪村。

尘土飞扬的乡村公路上,一辆长途客车缓缓停下。

刘清明拎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跳下车。

母亲王秀莲的老家就在这里。

外公外婆早已过世,只剩大舅王得宝一家还住在这片土地上。

沿着记忆中的土路往里走,空气中弥漫着牲畜粪便和柴火的味道。

2000年的农村,还没有实现“村村通”。

从公路到电力到网络,都远远落后于城市。

最初的“包产到户”所带来的那点红利。

也在二十年的形势发展中,逐步走向平庸。

农家子弟,要想跳出去。

只有上大学和外出闯荡两条路。

而后者,也渐渐被彻底堵死。

“农民工讨薪”成为又一个时代的痛点。

刘清明加快脚步。“噎,这小伙子,生得好俊。”

“哪家的后生?”

大槐树底下,一群妇女正在聊天。

刘清明没有看到舅妈的身影。

他上一次回来,还是考上市重点高中。

绕过大槐树。

远远看到自家舅舅家那几间半新不旧的砖瓦房。

一个黝黑壮实的汉子正蹲在门口抽着旱烟。

“大舅!”刘清明喊了一声。

王得宝猛地抬起头,看清来人,旱烟杆差点掉地上。

他咧开嘴,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快步迎上来。

“明娃子!你回来了!”

他蒲扇般的大手用力拍着刘清明的肩膀。

“你妈刚才还在和我唠叨,说你分到林城当警察了?干得怎么样?”

“还行,挺好的。”刘清明笑着回应。

王得宝脸上的笑容更盛了,透着一股扬眉吐气的兴奋。

“好!好啊!咱老王家,总算出了个吃公家饭的!还是警察!”

他拉着刘清明就往屋里走。

“走走走,进屋!你舅妈赶集去了,一会儿就回。今晚说啥也得杀只鸡!不,杀猪!把村里你那几个叔伯都叫来,好好喝一顿!”

舅舅的热情有些异乎寻常。

“我爸妈呢?”

“屋里头,好着呢。”

进了屋,父亲刘红兵坐在地坑边上,编着一个竹蔑子。

“爸。”

“小明来了。”

刘清明观察了一下,父亲的精神比之前好了很多。

母亲王秀莲从里间出来,脸上带着笑。

“小明。”

“妈,我来接你们。”

“事情解决了?”

刘清明放下包,给了二老一个安心的眼神:“您儿子的本事,你们应该知道的。”

王秀莲拍拍胸口:“我说吧,小明一定有办法。”

刘红兵也笑了:“是是,不知道谁,晚上长吁短叹,生怕儿子吃亏。”

“老头子,你敢笑我,你自己呢?谁一天到晚魂不守舍,天天去村口等的?”

“爸、妈,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刘清明眼眶一热,坐在父亲身边。

刘红兵无所谓地摆摆手:“没啥事,儿子,有我们呢。”

“我知道,所以你们一定好好的,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出去闯。”

刘清明不想让父母担忧,没有说出过去二十天里发生的那些事。

只告诉他们结果:“这次行动,我立了功,可能会去省城。”

刘红兵惊讶不已:“省城?”

王秀莲喜上眉梢:“立功了?”

刘清明拍拍她的手:“嗯,我还在考虑,你们想不想去省城?”

两人对视了一眼,刘红兵开口道:“我和你妈,年纪大了,去了也帮不了你,还是不添乱了。”

“留在林城也行,你们有没有想过,做点小生意?”

王秀莲苦笑:“家里情况你也知道,哪来的本钱。”

刘清明摸出一本存折放到她手上,王秀莲打开一看,吃惊地张大了嘴。

“一......一万!”

刘红兵也凑过来瞧了一眼,露出同样的表情。

“儿子,你可不能干违法的事。”

刘清明工作没多久,工资多少他们是知道的。

对刘家来说,这是一笔巨款。

“放心,这是奖金,你儿子不会做违法的事。”

钱,当然是从朱宏涛那里赢来的。

两万的办案费,他其实只用掉了三千来块。

当中大部分是油钱,还包括了手机购置费。

剩下的,全部上交给了组织。

在体制内混,特别是前期,做事情最好不要有瑕疵。

包括虚开发票。

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

王秀莲放心了:“儿子,这钱你留着娶媳妇吧,我们不需要。”

刘红兵也劝他:“我和你妈都能干活,放心吧。”

刘清明哪能放心呢。

“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改开,组织上也要求你们自谋生路,与其辛辛苦苦摆摊,不如正正经经搞个生意。”刘红兵有些局促:“我和你妈都不会啊。”

“所以,搞点简单的,卖东西。”

“卖什么?”

刘清明拿出自己的3310:“这个认得吧。”

王秀莲吸了一口气:“这是手机吧,可贵呢,本钱要不老少。”

“对,这是手机,一部要一千多块,开个通讯店,本钱要不少。”

刘清明笑着说:“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是另一种无线电话,比它便宜。”

两人还没反应过来,大舅的声音飘进堂屋。

“我知道,你表哥在南边打工,那边已经用上了。”

王得宝“嘿嘿”一笑:“明娃子,这生意做得,大舅也参一股可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