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0章 首辅去世!摊丁入亩?!(1 / 1)

【靖平十四年,十二月。】

【首辅去世。】

【这位从冤句县外的村子开始。】

【就一直追随着陈怀信的老臣。】

【终究是。】

【没能挺过这个冬日。】

【霎时。】

【朝野震动。】

【举国哀悼。】

【陈怀信赐谥号文正。】

【并亲自参与其葬礼。】

【其身被葬于帝陵旁。】

【“父亲曾言。”】

【“希望能够一直看着,煜国江山社稷日益昌盛。”】

【“如今能葬于帝陵旁,也算是了却了他的心愿。”】

【“草民,谢陛下隆恩。”】

【首辅的儿子对着陈怀信说道。】

【他并没有任何官身,也因为读书不成,便一直被首辅要求,在家中安分守己,耕作度日平静生活。】

【他也一直听从着自己父亲的嘱咐,直到今日才离开家乡,出现在长安城,代父亲拜谢陛下与生前的同僚。】

【陈怀信脸色平静,安抚其几句,等离开之后,才长叹了口气。】

【“难怪古今帝王都想要长生。”】

【“这岁月之侵蚀。”】

【“这时光之无情。”】

【“真是……唉。”】

【陈怀信摇着头。】

【朝中众臣的情绪也都低沉着。】

【这些年来。】

【倒也不是没有臣子去世。】

【甚至还有将领死在战场之中。】

【但是。】

【像是首辅这种身份地位的、与他们从冤句县外开始、便追随着陈怀信的老臣的去世、还是让他们感到浓浓的悲伤。】

【即便是那些归降的臣子,此刻也都忍不住叹息。】

【“其家人一直在老家生活?”】

【“除了其夫人陪伴在长安城外,其余子孙家眷,全都在老家鲜少离开。”】

【“让当地官府平日多照料一二吧。”】

【陈怀信看向了次辅。】

【或者说。】

【自从老首辅去世后,他便是新的首辅。】

【这也是老首辅所推举、并且培养了许久的人。】

【新首辅点了点头。】

【哪怕众臣都知道,这样的安排,可能会让老首辅家人在当地的地位超然,但从老首辅家人平日的表现来看,他们也值得被这样优待。】

【等到老首辅的事情渐渐平复后。】

【新首辅也汇报着这段时间之事。】

【“对于教育改革的准备。”】

【“首辅大人已经做好了。”】

【“无论是书籍。”】

【“还是教书先生。”】

【“只需要个三五年便能安排妥当。”】

【新首辅开口说道。】

【这是老首辅生前亲自操劳的最后一件事。】

【至于其他的,比如西南地区本地高产作物的种植,比如草原生产建设军队的家属安排,比如佛道两教的交流等等,这些已经早早的就被转移到新首辅手中了。】

【也许是因为老首辅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所以才会如此果断的,便将自己的权力交给后继者。】

【丝毫没有那种人越老,越临近死亡,就越抓紧权力的想法。】

【这也让煜国的运转,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或许。”】

【“老首辅并不想看到。”】

【“因为自己的去世而影响了煜国的发展。”】

【“毕竟他可是曾为这片江山呕心沥血啊。”】

【陈怀信明白了老首辅的想法。】

【而对于新首辅的汇报。】

【他也是认真的交流着。】

【等到一段时间后。】

【他也大概知晓了。】

【这个新首辅的性格。】

【“相比与老首辅。”】

【“新首辅会更保守一点。”】

【“老首辅虽然也很谨慎。”】

【“可当发现某些政策,可以先行尝试以辨成效,比如示范区模式,他就会变得稍微激进一点,去试试究竟哪种政策比较合适。”】

【“而新首辅则不会这样,他只会希望能够保持江山平稳,保持住如今煜国的上升势头,不太愿意去做冒险之事。”】

【陈怀信有所明悟。】

【他知道。】

【新首辅是老首辅所推举与培养的人。】

【而老首辅之所以会觉得,这样的人适合接替自己的工作,可能也是觉得如今的煜国,发展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他的性格或许难以做出太大的成就,但是让江山社稷保持稳定,让如今的势头不会断掉,还是没有问题的。】

【“老首辅是希望煜国能够多积累一段时间吗?”】

【陈怀信在心中想着。】

【他接受了老首辅的好意,因为新首辅的年龄,其实也不算太小了。】

【而且最近这几年,哪怕是帕提亚帝国与罗马帝国,也不太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太大影响,所以发展与积累的确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

【在安排完工作后。】

【看着新首辅准备离开大殿。】

【陈怀信忽然开口叫住了他。】

【“关于老首辅的一些事迹,可以刊登在朝廷报纸之上。”】

【“陛下?”】

【“虽说人死如灯灭,应该要向前看,不该过多回头。”】

【“但让他能够活在百姓的记忆之中,让后代子孙能够记住他,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也算是……一直有人在缅怀他吧。”】

……

金銮殿里。

看着首辅的逝世。

王千禾叹了口气。

他当然知道。

生老病死。

无可避免!

可当那一同创立了煜国的首辅,在这年末的最冷一月去世的时候,他的心中还是产生了一丝可惜。

“但是。”

“在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后。”

“依然坚持着将最后的事情给做完。”

“他对于煜国的感情,丝毫不比陈怀信弱。”

“这……便是开国功臣?”

王千禾在心中想着。

不过。

在看到了。

那陈怀信对于老首辅的安排。

尤其是在赐予文正谥号之后。

还让朝廷报纸宣传他的事迹、让他能够永存百姓心中。

这让他的脸上顿时浮现了几分羡慕。

“文正呀。”

“古往今来。”

“又有几个文臣能够得到呢?”

“那宣传事迹更是让他的印象,能够更深刻的留在百姓心中。”

“而不是青史之上空荡荡的一个名字!”

王千禾感慨的说道。

周围的其他臣子们。

如今也都是艳羡之色。

他们其实都很清楚,哪怕是自己去世,也不可能得到文正的谥号,甚至连名留青史,恐怕都不太可能!

“但是。”

“依靠报纸的不断宣传。”

“依靠朝廷的不断传播。”

“这是不是也有可能让我们……能够被后代子孙所记住呢?!”

这些官员们的心中冒出了这样的想法。

而当他们细想之后。

发现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因为百姓所能够知晓的事情太少。”

“只要有人反复不断的说同一件事。”

“是很有可能让他们代代相传下去!”

“从而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名留青史!”

想到这里。

这些官员们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若非是现在承国的国力不是非常足够

他们都已经有人上奏陛下,等推演结束后就创办报纸了!

至于创办后的报纸,究竟是朝廷掌握舆论的利器,亦或者是被他们所操控着、利用着的武器,那就不得而知了!

哪怕是世家官员,此时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帮助朝廷创办报纸的想法!

虽然说。

他们的确有那个财力。

能够将报纸创办起来。

可他们毕竟只是世家、威望比起朝廷还是差上不少、报纸若是由朝廷所创办、其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大!

只不过。

姬清珞似乎看出了他们的打算。

她那冰冷的视线从众臣身上扫过,哪怕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从那眼神之中,就已经能够看出,她究竟想要说什么了。

“利用报纸宣传自己?你们也配?!”

姬清珞冷哼一声。

她的目光重新投向了鉴天镜。

那寿命无多、却依然为煜国着想的老首辅、让她的眼中满是羡慕。

“若是我承国也能有这样的臣子……那该有多好啊。”

……

【靖平十五年,一月。】

【那统率着大煜远征铁骑的将军的信件。】

【终于被抵达帕提亚帝国的和尚送回来。】

【顿时。】

【那关于罗马的神秘面纱。】

【第一次被撕开了个口子。】

【“看来罗马的普通军队,也就是吊打普通小国的实力。”】

【“若是撞上了我们的话,顷刻之间就能够将其给干掉!”】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那精锐军团。”】

【“在不动用地动山摇之物时,能够给煜军带来不少威胁。”】

【“也难怪他们能够远征他国,的确是有着一定的实力的!”】

【“……”】

【将军们在议论纷纷着。】

【看得出来。】

【他们脸上的期待之色更是浓郁。】

【因为大煜的远征铁骑,其身上的武器装备,可都是煜国最好的!】

【毕竟这是前往帕提亚帝国进行支援,不可能带些三瓜两枣就出发了!】

【而在不考虑科技成果的前提下,罗马帝国的精锐军团,能够给这样装备豪华的煜军带去威胁,足以见得他们的实力的确很不错了!】

【“然而。”】

【“我们不需要跟他们进行公平单挑。”】

【“能够大优势领先为什么要放弃呢!”】

【煜国的将军们都非常的务实。】

【至于那罗马的多兵种作战,也没有多被他们放在眼里。】

【因为在煜国内部的军演时,他们就已经尝试过这种作战方式了,而且所能够使用的兵种,所能够配合的兵种,比罗马的还要多!】

【“罗马帝国的多兵种配合军团,无论再怎么样都是在地上跑的。”】

【“而我们不只是有骑兵喝步兵,还有着依靠热气球组建的空军!”】

【“甚至。”】

【“还有最新组建的、使用火绳枪的火枪兵!”】

【“若是战场靠近海边,我们还有海军支援!”】

【“就罗马那些也配叫多兵种?我们海陆空才是真正的多兵种!”】

【煜国的将军们满是骄傲。】

【不过。】

【即便如此。】

【对于罗马这个对手。】

【他们还是很满意的。】

【至少……】

【能够跟他们煜军交交手了!】

【“陛下。”】

【“不如我们派遣更多的远征军。”】

【“先跟罗马再打几场吧!”】

【有将军已经迫不及待了。】

【但还没有等陈怀信回答。】

【新首辅就已经开口说道。】

【“对于帕提亚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安排。”】

【“我们早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暂时不需要依靠战争武力。”】

【“还请将军们谅解。”】

【白银战争准备要在西域国家与周边小国施行。】

【这种不需要在战场上拼杀、还能够给煜国带来巨大收益的战争方式、非常的符合新首辅的胃口。】

【而那将军其实也知道,陛下不会同意他的想法的,在肢解掉帕提亚帝国之前,大煜与罗马不会再有更多冲突!】

【“那就只能再等下去了。”】

【将军们有些遗憾。】

【陈怀信脸色平静。】

【“若是你们想的话,可以去周边小国,或者西域国家,进行一次军演。”】

【“去这么远的地方军演?为何?”】

【“偶尔也得亮亮锋芒,吓一吓周围的邻居嘛。”】

【陈怀信解释道。】

【白银战争。】

【它的背后是需要有强大的武力作为支撑的。】

【而在如今没有国家,胆敢再挑衅煜国,那就去他们家门口前亮肌肉!】

【“这样无论我们打算做什么,都会非常的轻松!”】

……

【同月。】

【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举行。】

【相比于上一次。】

【这次的运动会。】

【那参与者就专业许多了。】

【“毕竟。”】

【“所有人都知道。”】

【“每五年举办一次全国运动会。”】

【“所以平日一有时间,百姓就在为运动会做准备。”】

【“那敢报名参与的,自然就比上一届要强上许多。”】

【姬长薇陪在陈怀信身旁,跟他说着一些趣事。】

【她知道。】

【因为老首辅的逝世。】

【陈怀信最近心情并不算特别好。】

【所以她也就只能尽自己的能力。】

【让陈怀信能够稍微轻松一下下。】

【“而且。”】

【“据说。”】

【“有些商人还出钱,赞助了一些运动员。”】

【“好像是让他们参赛时,身上穿着缝有商人店名的衣服。”】

【“被赞助的大部分都是上一届获胜的,小部分则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姬长薇说着自己所了解的事情。】

【而这自然吸引了陈怀信的注意。】

【在上届运动会之后。】

【他便知晓有些商人,跟获胜者达成合作,借助名气去进行买卖。】

【那最后所达到的效果,自然也是非常的好。】

【“而这次。”】

【“那些商人居然已经先下手为强?”】

【“提前赞助这些运动员,甚至是自己挖掘苗子?”】

【“这些商人的头脑,果真是好用啊。”】

【陈怀信有些感慨。】

【他当然知道,这算是正常的商业方式,而且那商律之中,也因为上次的运动会后,进行过相关方面的更改,也让这些商人不用担心,自己是不是违法了。】

【“不过。”】

【“这赞助的运动员中。”】

【“有不少是跟蹴鞠有关的。”】

【“似乎无论是百姓,还是商人们,都更喜欢这种有一定对抗性的运动。”】

【看到陈怀信感兴趣后,姬长薇自然继续的说了下去。】

【而这。】

【则是让陈怀信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古怪之色。】

【“虽然蹴鞠与那脑海中的足球,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

【“但是这样的关注度,以及商人对其的赞助。”】

【“总不至于让我大煜的蹴鞠,在以后又再次落后世界吧?”】

……

【靖平十五年,三月。】

【各地城池的运动会如火如荼的展开着。】

【而且。】

【相比于上一次。】

【此次煜国的运动会。】

【据说周围小国还会派遣队伍前来参加!】

【这更是激起了百姓的热情!】

【“以往的时候,都是我大煜将士在战场上,将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现在被打怕了,打服了,不敢再在战场上,与我煜军一较高下。”】

【“那我们就在运动场上,也让他们大败而归!”】

【“告诉他们,不只是将士,就连普通百姓,他们也都比不过!”】

【“……”】

【这样的思想在民间流传着。】

【那各地的运动会更是激烈无比。】

【毕竟。】

【想要在运动场上战胜小国的代表队伍。】

【那就必须要先进入到全国的决赛之中!】

【“不过。”】

【“等到以后。”】

【“或许可以将运动会拆分开来。”】

【“一个是只属于我煜国内部的全运会,一个是各国都能参与的世运会。”】

【“但短时间内不太好办到,只能等以后再做了。”】

【陈怀信看着那奏折,脸上难得露出笑容。】

【在关于民间的事情讨论完毕后。】

【他提起了曾经暂时放下的想法。】

【“将一条鞭法变革为……摊丁入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