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72章(1 / 1)

翰林院刚刚整修过一次官署。

这是李天见内阁和翰林院太简陋,命令工部改造的。

现在的翰林院,拥有一个十分气派的编辑部。

墙壁挂的煤气灯,可以提供充足的光源。

一名年轻的编辑正在认真的翻阅稿子。

他叫宋彦,是上届科举的探花。

上一届科举可谓是群星璀璨。

状元吕为宾,现在就任国子监祭酒。

更主要的是,吕为宾已经开宗立派,变成心学宗师。

那可是死后朝着圣人去的!

而榜眼刘文卓,现在是南洋都护府的长史。

不日返回京都,也会是年轻官员里的一颗明星。

而宋彦作为探花,就有压力了。

现在宋彦还在翰林院里做翰林,等待外派的机会。

这篇文章,是另一位老翰林递来的。

老翰林拿不准文章的意思,便给更年轻的宋彦看了。

《重商论》

看见标题,宋彦眉头一皱。

居然是杨朱学派的学问。

儒家门生最讨厌的就是杨朱学。

因为杨朱学派重视利益,强调任何事物,利益最大。

这种学派就是把利益分配的问题,当做分析世界的核心。

处处从利益着手,这就与儒家按礼法来治天下的理念冲突了。

但是宋彦也并非腐儒。

其实那篇轰动天下的《殖扩论》里,也用了分析利益的办法,也可以看见杨朱学的影子。

现在户部的许多官员,都会阅读杨朱之学的书籍。

这也说明在如今时代,杨朱之学也有其存在的土壤。

新诸子百家的复兴,也让儒学有了新的发展。

儒学原本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问。

也因为儒学的包容性,所以汉武帝才会独尊儒术。

官方需要一个正统思想,也需要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思想。

比起极端的墨家和法家,儒家明显更为温和,也可以吸收别的学派的优点。

只是在独尊儒术以后,儒学也渐渐失去了其包容性,走向了理学和道学的极端上。

新百家争鸣的出现,也促使儒学进一步开始发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当儒学的理念体系没法解释户部遭遇的问题,那便需要从别的学派吸取营养了。

这时候儒学如果不发展,那将会在这个领域被别的学派取代。

其实当下的儒学,与诞生之初,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包括吕为宾在内的儒学大家,正在尝试重新囊括儒学的领域。

通过吸收百家营养,完善儒家思想,再次完成大一统。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宋彦收回发散的思路。

仔细看这篇文章,周闯的理论很简单。

金银货币的总数,就是国家、朝廷的财富总额。

这一点宋彦也是认同的。

只要手上有钱,就可以在高丽买到人参,在南洋买到粮食,在泰王国买到象牙。

国家握着的金银钱币越多,那经济就越强大。

从这个基础开始讨论,周闯提出重商的重要性。

首先是金银流失的坏处。

一个国家大量金银外流,会造成钱币变少。

那别的国家,就能拿更少的钱,来侵蚀这个国家的财富。

比如拿很少的钱,买到许多的粮食。

相反,若是一个国家很多金银,那就能拿钱去其他国家。

廉价的采买各种东西,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掠夺他们的资源。

既然金银这么重要,那就要增加大周的金银。

周闯提出两个概念。

大周从外面买货品,花费金银,这是进口。

www.a9eef.icu。m.a9eef.icu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