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阳抬头看着峭壁上的“蜘蛛侠”,腰间悬着一根绳索,依靠一个滑轮就能攀爬自如,这种本事放在他这种攀岩高手身上,也只能膜拜叫一声大神。
但对于山里人来说,家常便饭而已。
“哈桑,今天的蜂蜜收成怎么样?”
哈桑笑笑,砸巴砸吧嘴:“蜂蜜今年不错,能吃到下一年,而且甜的很,今天早晨你吃的就是嘛。”
苏阳回想起来,早晨的馕饼蘸蜂蜜,那甜滋滋的味道,确实好吃。
“我想上去采点蜂蜜,顺便敲点料子下来可以嘛?”苏阳指着“蜘蛛侠”说道。
哈桑连忙摆摆手:“阿达西,那个看着简单,很难的嘛,太危险了,我们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的。你要是想要蜂蜜,我可以送给你嘛。”
苏阳却一脸自信,看见这场景,浑身就刺挠,非要上去看看不可。也是担心别人不懂玉料的价值,不知道该如何敲。
残碎的料子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浪费率高,看着肉疼。
“放心吧,我经常上下山,心里有数,脚底下有分寸。”
哈桑上下打量下,苏阳身上腱子肉也不少,心里缓和几分。
“那行嘛,等下午的时候,太阳下去了,我们再去。”
“好嘞!”
回到部落里,大家出来迎接打鱼回来的大功臣,他们原本是不爱吃鱼的,一是因为没有称手的工具,鱼获比较少。
二是因为鱼肉太腥,他们没有佐料拿味,所以觉得不好吃。
但是自打苏阳来了之后,教会他们一些吃鱼的法子,鱼肉就变成香饽饽了。
大家开始制作工具去河里捞鱼了,当做日常的伙食改善。
而这次苏阳又带来了新的渔具,一次性能捕获几十斤的鱼,他们也都震惊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鱼经过一路的折腾,早就死翘翘了,全都放在木桶里,先把鱼内脏取出来,不然时间长了就臭了。
几个妇女围上围裙,拿出磨利的小刀给他们开膛,将内脏扔出去给狗吃。鱼肉清洗干净撒上盐巴,在桶里浸泡一会,杀杀水再晾晒起来,能保存很久。
留下了十来条鱼,给每家分了一条,阿丽莎留下两条厚唇子,拿回厨屋炖上了。
苏阳想起自己木屋里还有一些晒干的菌子,取了过来,也丢进鱼汤里。
鱼汤饼子,是今天的主菜。
本来哈桑从屋后的土窖里挖出了一坛自酿的桑葚酒,打开以后香气扑鼻,果味浓郁。
但是想到下午还要攀岩取料,苏阳咬咬牙,忍住没有喝。
“哈桑大哥,这酒先留着,等晚上咱们再好好喝一顿!”
“行嘛,家里还有一扇羊排骨,正好当下酒菜。”
鱼汤熬好了之后,阿丽莎用木桶盛上满满一桶,端到桌子上,用木勺子给大家分装。
鱼汤被煮的发白,鱼肉也脱了骨,一扯就掉。营养全都融进了汤里,上面漂浮的肉菌子泛着油光,白白嫩嫩的。
撕着馕饼丢进碗里,浸着鱼汤,塞的嘴巴满满的,吃饱了以后来到广场上,整个部落里漂浮着鱼汤的鲜香。
看来今天大家都做了鱼汤嘛。
这就叫有福同享了吧。
吃过饭,困意来袭。
在这部落里生活,吃的东西热量高,运动少,吃饱了就犯困,要是不保持运动,那很容易长胖。
怪不得后世总在短视频中刷到蒙古的汉子,个个膀大腰圆,人如哈熊。
“算了,今天困了,胖了再说吧。”
苏阳回到自己的木屋,打开窗户,让风吹进来,屋里凉快了一些,躺在床上便睡着了。
到了半下午的时候,苏阳悠悠醒来,来到哈桑家里,看他正收拾着麻绳,还有刚补好的木桶,两边系上绳子,往肩膀上一跨。
“苏阳阿达西,东西准备好了,咱们走吧。”哈桑抱起绳子,带着苏阳朝外走去。
阿丽莎从屋里出来,戴着用纱网缝制的面罩,“等下,带上这个,你们早点回来。”
“行,知道了。”
来到那座山下,高高的峭壁上,已经没了人影。正好他们从山上下来,在山脚下碰见了面。
哈桑跟他们用当地的话聊了几句,那人打开木桶,给哈桑看了看,苏阳撇见里面有几片金黄色的蜂巢。
哈桑撇下一块递给苏阳,两个人各吃了两块,一股甜味充斥全身,带着一股浓郁的清香,整个人都愉悦了几分。
这种石峰的蜂蜜,除了淡淡的花香外,还有一股药香。细细品尝过后,嘴巴里留着一股甘苦。营养价值自然也比寻常的花蜜要高。
这种蜂蜜也只有本地独有,石峰本身就寄居在高原深山,采蜜不易,价格更高。
那人走后,哈桑沿着峭壁在底下来回走动,跟孙猴子一样遮手望向上面。
“苏阳阿达西,现在野蜜不多了嘛,好采的都被采过了,剩下的就不好采了。”
哈桑指着上方五十米左右的半山腰,一块凸起的石包处:“那里有一个石峰巢,但是嘛,估计要费不少功夫砸下来。”
“没问题,可以试试嘛,来都来了。”
不管怎么样,苏阳都是要上去试试的。
两个人从另一侧缓坡爬了上去,将绳索的一头绑在歪脖子树上,另一头绑在以及腰上。苏阳反向打了两个环,套在腿上,这样不勒腰。
哈桑也是像样学样,这样的方式果然更舒服一些。
站在悬崖边上往上一看,五六十米的高度,看着腿肚子发软。
苏阳长呼一口气,背上木桶,穿上纱帽,带着石锤,抓着绳索往下探去。
哈桑时刻观察着苏阳这边的情况,头一次采蜜,经验不足,很容易发生危险。不过看样子,苏阳倒是沉稳,动作熟练,丝毫不像个新人。
缓缓挪到了石包那里,偌大的石皮上布满了一个个细小的孔眼,有不少的石蜂从孔缝里钻来钻去,看的直头皮发麻。
“啧啧啧....”
苏阳脚底下踩着石缝,抡起石锤就往上面砸,也不知这石蜂是怎么建造的,跟水泥糊的一样。
使劲砸了几下,水泥墙只出现了几道细微的裂缝,一定是自己砸的姿势不对,悬空的状态下很难借力。
又加大力气“砰砰”砸了几下,石蜂的水泥墙忽然迸裂出几道口子,里面的石蜂一窝蜂的冲了出来,还好全身武装齐备,不然就是乱军来袭了。
“阿达西,点火!”
一旁的哈桑叫喊道。
苏阳这才想起桶里带的半湿不干的草,引着之后,冒出黑乎乎的浓烟,将草往石蜂巢里探去,那些石蜂呼呼的飞了出来。
过了几分钟,里面的石蜂被清理干净,只剩下里面金灿灿的蜜饼,苏阳伸手去抓,黏糊糊的跟浆糊一样。
只能我和刀子一块块割下来,放进桶里,才算完事。
将蜂蜜清理完,这个蜂巢基本上就报废了,就是可怜了那帮无家可归的小家伙了。
哈桑也找到了一个蜂巢,先点上干草,等浓烟大了之后再开始砸墙,这就是有经验的做法了。
苏阳倒也没忘记自己的正事,他眼神扫视着石壁上的情况,外面浅层还是有夹杂着山皮,质量并不好。
要凿到好料子还是要寻找一会。
苏阳拖着绳子继续挪动着步子,左右回荡,时不时敲击山皮,土石哗啦啦的往下掉落,跟下雨一样。
一根烟的功夫,终于在一块脱落的山皮处看到了雪白的料子。
正好被阳光斜照过来,反照出均匀的白光。
这种料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结构。
但是这里的料子,剥去外层的僵、裂、脏,里面的料子都是完美无缺的,这也是让苏阳值得冒险的原因。
要知道,在外面米达料极少出现大件玉器,行业里都说“难成器”,无非就是僵多裂多,一千斤也找不到十斤的好料。
苏阳难掩兴奋,用石锤敲掉周围的土石山皮,露出脸盆大的雪白玉料。
要是再往里深探,说不定个头会更大!
但是现在只能忍痛将其分割成小块了。
苏阳尽量保留最大的实用面积,用小凿子凿出脸盆大小的面积,抠出一条缝来,随后开始大锤搞定。
“八十!八十!”
伴随着碎石的脱落,米达料逐渐脱身,苏阳也累的不行,胳膊酸,手腕疼,这他娘的真不是人干的活。
现在,苏阳才真真切切体会到什么叫“开山取玉”。这山料,可比河滩上捡籽料难太多了!
休息了一会,抽了根烟,继续抡锤砸了起来。
哈桑看着他砸石,咧嘴笑着,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抡锤,也不知道砸了多少下,反正手上已经磨破皮了。
终于!
在一次倾尽全力的猛击后,伴随着一声令人牙酸的“咔嚓”声,那块顽固的石头终于松动。心中猛地一提,不敢松懈,集中最后的力气,对准裂缝又是连续几下重击!
“成了!”
苏阳低吼一声,立刻放下锤子。他动作麻利地打开化肥袋子套上,随后挂在绳子上,慢慢放到地面上。
“哈桑,我不行了,我先下去了。”
苏阳松动着手上的简易滑轮,将自己送到了地面,落地后赶紧将袋子拎走,跟石壁保持着一定的安全距离。
系统随即出现信息提示。
【种类:米达料/高白级】
【特点:高白米达料是‘白度之王’,打灯无结构,玉质无绺裂、无僵绵、无水线,玉肉浑然一体,预期经打磨后油润感内敛厚重,触手如凝脂,光气柔和温润。】
【价值:10000,参考本年度和田料拍卖记录及玉雕厂收购精品山料溢价,此价格属合理高位,潜力巨大。此料纯净、大块、色正,可构思大型题材,20万估值属保守预期。】
【产地:昆仑山脉南麓特定原生矿脉】
(无结构米达料)
“嘶.....”
苏阳惊了一下,这块米达料的纯净程度居然能达到高白级。
他比谁都清楚,这种达到“高白”标准的顶级米达料,放眼整个和田地区,乃至更广范围的玉石市场,都堪称凤毛麟角!
其白度之纯、玉质之匀净细腻,已达自然界玉料的某种极致状态。尤其像眼前这块分量十足、几乎没有瑕疵的大个头高白料,简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赐瑰宝!
他下意识地回忆起米达料的分级,外面市场上那些被追捧的“高透白”、“糯白”和“暖白”,价格固然不菲,可在真正的“高白”面前,也要黯然失色。
像部落里的一些盆碗,是用“青白”做的,属于低级,但是大块头的青白料也是很难得的。
最垫底的就是“僵白料”。
在正经矿区连砌个临时火灶,人家都嫌它质地疏松难看,它们占据了开采量的七八成以上。
一般是料子没有玉化成功,里面的绵没有钙化成功,所以大部分都堆在一块,很难看。
但是在后世,电商发达以后,很多僵白料也摇身一变,做成手串和手把件之后,配上一个鉴定机构的小牌牌,动辄也能卖上几百上千的价格。
(僵裂绵的米达青白料)
苏阳激动的触摸着料子,这简直就是一块金疙瘩。
这时,哈桑不知何时出现在自己身后,好奇的看着苏阳:“苏阳阿达西,你对着石头傻笑什么嘛!”
苏阳起身,脱下身上的绳子将化肥袋子扎上口,神秘兮兮的说道。
“这块石头.....哈桑,它确实很特别!”
哈桑眨巴着大眼睛:“特别?特别白?”
“哈哈哈.....”苏阳看着他一脸懵的样子,不禁大笑起来,拍拍他的肩膀,“也没错!特别的白!”
哈桑弯下腰,好奇地掀开苏阳的木桶盖子,探头往里一瞧。
豁!
小半桶金黄透亮、黏稠拉丝的野蜂蜜。
“阿达西,厉害嘛!”哈桑咂着嘴,又惊又喜,“这下够娃儿们甜一夏天嘴喽!”
“运气好,碰到了个大石包。”
苏阳摊开自己的手,露出几个刚磨出来的鲜红血泡,无奈自嘲地笑笑。
“看嘛,甜蜜蜜的好东西,也是靠血汗换来的嘛!”
两人收拾起心情和工具。
他们互相搭手,爬回峭壁顶端,麻利地将绳索、滑轮仔细盘好,挂在肩上。
哈桑拎起装满蜂蜜的木桶,苏阳则扛着化肥袋子,朝部落走去。
部落门口,阿丽莎早已等着了。
她看到哈桑拎着的木桶,眼睛一亮,眉眼含笑地接过来。
就在门前的空地上,她麻利地操作起来,赤手把桶里带着蜂巢渣滓的蜜团子捞出来,放入一个大的搪瓷盆里,用力揉捏捣碎。
接着,她搬出一个手工编织的、网眼细密的藤筐筛子,稳稳地架在陶罐口上。
把蜂蜜倒上去,看着蜂蜜一滴一滴、丝丝缕缕地流进陶罐里。
封存放在阴凉的干燥处,随吃随取。
阿丽莎也顺便帮苏阳灌了一大罐蜂蜜,递到面前。
“苏阳阿达西,这罐你揣好。下山去,外头那些店里卖的糖水蜜,可没有咱这个甜,更没这个养人呢!”
苏阳接过来,道了声谢谢。